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仙桃雕花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仙桃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项文化方针政策,积极推进仙桃雕花剪纸的保护传承。 一、10年来仙桃雕花剪纸保护传承工作的主要举措 (一)切实落实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主导责任 为推进仙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7年,仙桃市政府出台了《仙桃...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羌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节日,为期3到5天,是羌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2008年,羌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羌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年来,四川省相关保护机构积极推进“羌年”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截止目前,全州已有羌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10人,州级传承人17人。 一...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广东佛山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年来,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共同努力,认真履行保护职责,加强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一、项目保护实践情况 (一)制定扶持政策,持续建立传承基地 2006年,广东剪纸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佛山剪纸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佛山有关部门多措并举,通过增加...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一、项目基本情况 傣族剪纸主要流行于云南傣族地区,以德宏芒市最具代表性。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 傣族剪纸内容多与傣族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也有反映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对象,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浓郁。常见图形既有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及各种奇兽异鸟,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中国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陕西安塞剪纸、延川剪纸、旬邑彩贴剪纸是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其保护实践,着力提高传承活力,不断推动该项目传承发展。   一、主要举措和成果 (一)加大政策支持,健全保护体系 注重依法依规传承保护,充分发挥政策的主导优势,逐步构建完善保护体系。先后成立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2019年12月6日,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延川县文化馆、安塞区文化馆、旬邑县文化馆协办的中国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系列活动在咸阳市旬邑县拉开帷幕。 通过剪纸传承工作经验交流会、剪纸作品展、剪纸技艺培训班及创作实践教学等板块内容,回顾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年来,陕西省剪纸的保护传承路程,交流、探讨剪纸在未来的...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中国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陕西安塞剪纸、延川剪纸、旬邑彩贴剪纸是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其保护实践,着力提高传承活力,不断推动该项目传承发展。   一、主要举措和成果 (一)加大政策支持,健全保护体系 注重依法依规传承保护,充分发挥政策的主导优势,逐步构建完善保护体系。先后成立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中国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陕西安塞剪纸、延川剪纸、旬邑彩贴剪纸是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其保护实践,着力提高传承活力,不断推动该项目传承发展。   一、主要举措和成果 (一)加大政策支持,健全保护体系 注重依法依规传承保护,充分发挥政策的主导优势,逐步构建完善保护体系。先后成立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宣纸是传承我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宣纸制作技艺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10年来保护实践情况 10年来,在安徽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相关社区、群体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取得了积极成效。具体包括: (一)以政策法规支持传承保护。当地政府专门出台实...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主要连接构件、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徽派传统民居以村落布局严谨周密、建筑格局紧凑精细、建筑装饰丰富多样、营造技艺精湛高超的特点,堪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当地人在长达2000多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