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民族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互鉴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族人民对非遗内在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保护传承刻不容缓 非遗不仅是十分珍贵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香港这座现代化都市具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这些文化瑰宝的过程中,内地为香港非遗保护树立良好典范,内地和香港也在不断交流合作中共续非遗传统,并让中华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内地为香港推动非遗保护树立良好典范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存、传承和传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香港非遗保护树立了良好典范。”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早前出席一项非遗展览开幕式时表示。 非遗普查、编制非遗清单和代...
查看更多
论坛
[ 摘要 ]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之辩由来已久,它是社会记忆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家族撒叶儿嗬仪式的民族志资料反映出,二者的形成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文字历史和身体操演传达的社会记忆,都是人的身体实践的产物,共享了有关过去的意象。其中,历史成为土家族人社会记忆的参考文本,重塑了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形貌。 [ 关键词 ]  历史重构;文字历史;社会记忆;身体操演;撒叶儿嗬 一、问题的提出 在清江中游的土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指出“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工作站,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 为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自2016年3月起,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机构,先后设立了15个传统工艺工作站,2018年各地的工作站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研培君将在近期推出系...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渝府发〔2019〕1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市政府同意将“涪州风物传说”等19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重庆市第六...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26日至28日,2019年度“非遗薪传”——浙江传统舞蹈展演展评系列活动在丽水市景宁县举行。活动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原巡视员马盛德,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省政府参事、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杨建新,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丽水市文...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促进京津冀非遗保护协同发展,6月26日至27日,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秦皇岛市抚宁区委、抚宁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京津冀(中国·抚宁)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在抚宁区紫金山文化公园隆重举行。抚宁区委书记孙志川、区长付顺义,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书记杜云生,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李琳琳,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
查看更多
论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16ZDA160)于2016年11月立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实施,首席专家:巴莫曲布嫫。 元数据标准建设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该项目秉持“标准在先,建库在后”的理念展开,下设三个子课题:(1)“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胡良霖主持);(2)“口头传统的田野采集规范与数字化建档规程”(吴晓东主持);(3)“口头传统...
查看更多
论坛
近年来,四川省文物保护部门组织专业力量对蜀道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图为位于蜀道金牛道文化线路沿线的阆中古城。新华社发 每年正月初七,众多学者、诗人和市民游客齐聚杜甫草堂祭拜诗圣杜甫。新华社发 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展的“小小书法家写春联”活动。赵建华摄 编者按 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四川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悠久深厚,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当锣鼓喧天、龙狮翻腾的南岳庙会,欢歌热舞、场面恢弘的苗族赶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景区,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近年来,湖南依托丰富、优质的非遗与旅游资源,积极促进非遗与旅游“联姻”,“非遗+旅游”已成为深入推进湖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让非遗尽显魅力,为旅途增添亮色。 非遗为旅游注入文化底色 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万溶江畔的乾州古城,已有4000多年历史,如今成为集中展示湘西传统文化魅力的旅游景区。每天上午1...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