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广东醒狮将担当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形象大使
2019.05.27
要闻
不久前,在广州先烈东小学珠江新城校区投票初选产生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会场IP形象,日前进入专家论证与命名征集阶段。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召集来自非遗、媒体、工艺、设计、动漫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专家评审会,围绕卡通形象设计升级建言献策。 作为广东非遗首个IP形象,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会场IP形象,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委托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由南方报业传媒...
查看更多
民间文化遗产资源转换的亚洲经验
2019.05.27
论坛
“亚洲经验”( Asian Experiences) 一词最早来自经济领域,主要指上世纪 80 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以及后来中国经济崛起的奇迹。由于发展阶段、先天禀赋、文化历史的差异,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和问题解决方式往往有自身特点。文化发展,更有内在的复杂性,从亚洲自身的文化现实和视角出发,考察当前生态和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并探讨内在的架构和基本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亚洲国家历史文化资源丰厚...
查看更多
何以“原生态”?——对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
2019.05.27
论坛
摘要:对应于中文语境“原生态”一词的“本真性”(authenticity)早在201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决议规定禁用或慎用。而在中国音乐界,“原生态”仍被作为代表着非遗保护方向的标准词汇广泛使用。“原生态民歌”从“民歌”到“唱法”在一定意义上经历了一个被建构的过程,更经历了语境化、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过程。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立场的不同步,造成“原生态民歌”登上大众传媒后,歌手与学者在诉求上亦存在根本差异。我们有必要对“原生态”现象及...
查看更多
朝戈金:口头传统在文明互鉴中的作用
2019.05.24
论坛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盛况空前。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共聚一堂,就亚洲文明的诸多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话。笔者参加了“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分论坛,并就“口头传统在文明互鉴中的作用”作了发言。 那么,为什么要提高对口头传统重要性的认识呢?这是因为口头传统是人类“古老常新”的信息技术,是人类“表达文化的根”。 1 人们大都认可这样的说法:人类的信息技术发端于口头传统,后来发展...
查看更多
首届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茶制作技能大赛开幕
2019.05.24
地方新闻
中国茶乡,大美溧阳。5月24日上午,一场由江苏省各地绿茶技艺非遗件承人为主体的手工制茶大赛,在美丽的天目湖畔桂林茶场内如火如荼的拉开序幕。120分钟的限定时间里,来自全省各地50名参赛者领取茶树鲜叶500克,凭藉现场提供的60cm口径电炒锅(3000W)1只、炒茶用棕帚1把、制茶专用油1支、竹匾3只及其它制茶辅助用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茶香扑鼻……这是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江...
查看更多
侗戏——柔性的力量
2019.05.23
论坛
摘要:侗戏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处于弱势的侗族文化主动接受并学习汉文化的产物。从汉戏到侗戏实质上是一个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其间侗族柔性的民族性格和以柔为美的审美取向起着主导作用。从表象看,侗族不过是接受一种艺术形式,但它对侗族文化的发展却有着发人深省的深远意义。在它柔弱的形态里蕴涵坚守自我民族文化根基、促进自我民族文化发展、展示侗族人直面强势文化冲击、善于吸收先进文化并结合本民族文化创造发展的内在力量。 作者简介:周帆,遵义师范学院教授;黄守...
查看更多
联合国在华40周年:专访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
2019.05.22
访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致力于促进在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从1984年开始在中国设立驻华代表处,35年间,始终积极致力于在东亚五国促进教育、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化、传播与信息五个主要领域的工作。 “联合国在华40周年”系列报道的第五集,我们对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Marielza Oliveira)进行专访,请她介绍中国的发展变化和联合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
查看更多
【译介】尼杰莫克罗,达尔马提亚内陆地区的无声圆圈舞+雪星基督圣殿朝圣
2019.05.22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将在以往译介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非遗名录项目内容的翻译介绍,每期更新两个项目。本专题项目简介译文仅供广大读者参考使用,不妥之处,欢迎留言指正。 译介项目二十一 尼杰莫克罗,达尔马提亚内陆地区的无声圆圈舞 Nijemo Kolo, silent circle dance of the Dalmatian hinterland...
查看更多
旧曲新音,金声玉振 ——天津时调艺术家王毓宝
2019.05.21
人物
2018年9月16日,天津。这一天,是92岁高龄的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王毓宝先生收新徒的日子,来自北京的曲艺演员志淑嬿正式向王先生拜师学艺,她也是王毓宝先生一年以来收的第三名弟子。在隆重的拜师典礼上,面对济济一堂的老中青三代门人弟子,尤其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埠爱好者也加入到学习和研究天津时调的队伍中来,老人家倍感欣慰,语重心长地说:“我已经九十多岁了,希望我的学生们抓紧学,我不保守,谁学我都愿意教。” 王毓宝(摄影:赵梵汐...
查看更多
文旅融合中的美好生活
2019.05.21
专题报道
中国旅游日 自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明代徐霞客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到今年已是第九年。 今年两会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回答媒体提问时明确表示,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会更加富有魅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和旅游一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诗与远方的交汇让乡愁不再无处安放,让书香更加悠...
查看更多
1
758
759
760
761
762
17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