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扶贫 全国第15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凉山设立
2019.03.01
要闻
2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支持的唯品会驻四川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在西昌市揭牌。这是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设立的第15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也是四川省继去年中央美院在成都道明镇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以后,四川的第二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未来,工作站将通过在非遗领域的“扶志”和“扶智”,助力凉山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从2016年起,文化和旅游部开始支持相关企业、高校和机构在全国传统工艺聚集地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以...
查看更多
北京市出版《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等一批非遗图书
2019.03.01
地方新闻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编写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口述史》(5册)正式出版。 自2015年起,非遗中心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逐一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编撰完成《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这是第一本完整系统地介绍北京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书籍,涵括了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表现形态和文化价值,内容丰富详实,设计精心奇巧,兼具知识性、文献性和趣味性。《图典》按照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
查看更多
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相关扩展项目名录审核通过
2019.03.01
地方新闻
2月2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中审议通过了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相关扩展项目名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保护。 为
传承
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市有关部门完成了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评审,最终产生代表性项目及扩展项目共50个。 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本市非遗调查,挖掘体现上海优秀历史文化、彰显上海城市精神的优秀非遗项目。要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保存,着力培育...
查看更多
西藏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工作
2019.03.01
专题报道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
传承
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为目标,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着力在文物保护、非遗
传承
、古籍普查、法规建设和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 文物保护取得实效 1.基础工作扎实,基本摸清底数。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报告统计...
查看更多
中和节 一个鲜为人知的节日
2019.03.01
专题报道
山西永济中和节“背冰”(摄影:李向东) 3月8日,国际妇女节,今年正好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些都家喻户晓;但你知道吗,在它前一天,二月初一,是中和节。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鲜为人知的古老节日。 “节应中和天地晴,繁弦叠鼓动高城。汉家分刺诸侯贵,一曲阳春江水清。”唐代陈羽的一首《和王中丞中和日》,向我们展示了唐代过中和节的盛况。中和节,起源于何时,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习俗活动呢...
查看更多
宁夏:2018年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2019.03.01
专题报道
2月28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
传承
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力度,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加大非遗保护
传承
力度。一是《关于贯彻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宁文发〔2018〕125号)出台,明确对列入自治区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名录的项目予以适当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传统工艺...
查看更多
创建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2019.03.01
论坛
非遗的
传承
与发展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与当地的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特定的环境,非遗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随着不断加快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非遗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启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迫在眉睫。 在以往的国家级包括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各地积极创新,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包括非遗在内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
传承
与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生态区建设只依赖...
查看更多
因地制宜地实施整体性保护方略
2019.03.01
论坛
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到“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经历了开创—摸索—成熟的过程。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颁布是全国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已设立的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地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理论研究人员,以及
传承
人群等10多年来艰苦实践的经验结晶,标志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成熟、崭新的历史阶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生态多样和人文生态多元的多民族国...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独创,中国特色——解读《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2019.03.01
论坛
中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实践已经走过10余个年头,从2007年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始,中国独创、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开启了新的篇章。10余年来,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实践成绩显著,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和工作方式,在中国的许多区域得到迅速的推广和运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及特殊的文化空间、场所、生活空间等多种自然和文化形态得到协同保护。 为了推进文化生态区...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保护的中国探索
2019.03.01
论坛
2018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标志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1个,涉及17个省份。此外,各省区市也设立了146个特色鲜明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形成了分层多...
查看更多
1
768
769
770
771
772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