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医正骨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正骨疗法是通过拔伸、复位、对正等手法,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秦汉时期形成基本理论和技术,世代
传承
,如《肘后备急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千金要方》、《医宗金鉴》中有大量记载。 中医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
查看更多
针灸(杨继洲针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杨继洲针灸发源于浙江省衢州市,历经四百年,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疗法体系。在世代
传承
过程中,杨继洲针灸从衢州逐渐流传到杭州、金华、绍兴等地,而后向南由福建南平、建宁等地区传到广东;向北流传到黑龙江;向西北流传到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向西南流传到四川。 杨继洲针灸以独创的操作手法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其思想体系,临证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杨继洲针灸的学术思想为崇尚经典、勤求古训,重视辨证、灵活施治,重视针刺补泻、强调手法,治病求本、重视脾胃,重视经...
查看更多
针灸(刘氏刺熨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渝中区 刘氏刺熨疗法属重庆刘氏家族的医术,自清顺治年间刘氏先祖从湖广迁来重庆之时始,迄今约三百五十年,
传承
了十五代。 刘氏刺熨疗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刺血术包括放痧法、刮痧法、揪痧法、挑疳法、药针法、火针法、放血法、双针一罐法等。火熨术包括滚蛋法、烧灯火、扑灰碗、趟热敷、滚药包、黄蜡灸、火酒法、艾灸法等。 刘氏刺熨疗法有理论依据,专科疗效,临床针对性以及操作隐秘性和药材地源性等显著特征,是中国...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流传于我国西北的陕、甘、宁、青等省区,具体包括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区,宝鸡市眉县、渭南市华县、铜川市耀州区,甘肃省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青海省西宁市等。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始创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乡间名医马六懿先生所创。经过马氏家族六代人
传承
,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自马六懿始创至今,马氏膏药始终秉承“仁心孝世”的祖训,继承传统制膏技艺之大统,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天然草药为主材,将太白山草医炮制草药的技艺及道家炼丹术,融入马...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是云南民族医药的典型代表,主要流传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简称“昆中药”)。目前,昆中药产品销售全国各地。清肺化痰丸等中药还销售到国外。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源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植根于兰茂《滇南本草》等云南药典和云南丰富的中药材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彝族、苗族、壮族等民族医药众家之长。如昆中药生产的感冒消炎片,采用了彝族、苗族常用的臭灵丹;癫痫宁片使用了壮族药材牵牛子;止眩安神颗粒使用了彝族鹿衔草等药材...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是融合了太安堂历代制药精髓及明代宫廷药核心制作技艺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该技艺流传于广东省汕头市,并以广东汕头、潮州、揭阳、广州以及福建为核心区。 太安堂麒麟丸
传承
自清雍正年间太安堂第七代传人的太安五子衍宗丸,是太安堂柯氏家族历代传人行医实践的结晶,至今约300年历史。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秉承太安堂“遵古重拓,方经药典,精微极致,大道无形”的制药理念,严格对麒麟丸方中药材进行洗、剪、切、蒸、炙等制作,对何首乌进行特殊炮制处理,保持中药药性...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二仙膏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仙膏制作技艺是广育堂流传下来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流传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历史上广育堂的良方精药行销大江南北,多地都有其分号。广育堂二仙膏用户遍及邻近市县及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江苏、河北、东北等多个省份及地区,产品远销东南亚。 广育堂二仙膏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选用药材道地,炮制得法,制作精细,技艺精湛,以“上医治未病”理论为支撑,讲究滋补强身、阴阳调和。所制广育堂二仙膏可调节气血平衡,兼具扶正祛邪的功效,既能治病又能保健,为养生良品。 广育堂在实践中...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是由医生通过辨证论治,开具处方,交熬膏师傅熬制,最后成膏的一项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方回春堂诞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河坊街117号。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清末民初便以十全大补膏、二仪膏、益母膏、阿胶膏、龟鹿二仙膏等众多膏方享誉杭城,盛行于江南一带,如今还流传在江浙、上海及广东等地。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有开方、配料、浸泡、煎煮、沉淀、滤渣、浓缩、收膏等多道工序;所制膏方由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辅料五...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是一种将药材用旺火熬制高温粹取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其配方严谨,制作方法特殊,对骨病风湿疗效显著。该技艺流传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应用人群以东北三省为主,在河北、山东、内蒙古、广东、山西、河南等省区和国外也有销售。 清光绪年间,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创始人王照宇在北京牛街开办京都福庆堂药房。他结合宫廷秘方调制出的膏药专治骨病,疗效显著,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1897年,王照宇之子王树森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因其脸上有浅白麻子,人们便把他卖的膏...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枇杷露传统制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枇杷露传统制剂作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在黑龙江省
传承
上百年,目前集中流布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枇杷露祖传方剂在黑龙江全省19个市40多个县广泛使用。 枇杷露祖传方剂始创于清朝末年,其创始人刘珍专治镇咳、祛痰等。方剂组成为枇杷叶、百部、白前、桔梗、桑白皮、薄荷。刘珍后人将祖传方剂深度研究,对止咳枇杷汤进行重新组方,并将该技艺代代
传承
至今。桑白皮辛甘性寒,善入肺中气分,泻火利水,除痰泄气,治肺气热盛、咳喘等。白前味苦微寒,功专下气,火盛痰结,治咳嗽呕逆。百部甘苦微温...
查看更多
1
824
825
826
827
828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