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为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和档案建设,形成与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相关的,全面、系统的数字化记录成果,我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入选项目资源采集工作,并已经先后完成了7个项目。 该项工作的开展以我中心组织编制的系列文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相关规范为指导,关注并记录入选项目的本体内容、传承主体、文化生态、履约实践和保护成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1月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中国民俗学会等协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以下简称《中国经验》)新书发布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担任发布人。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山东省文物局局长王磊,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曹现强,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1月6-8日,浙江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履约工作第一期培训在杭州市西湖区举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目前浙江省有人类非遗项目11项,位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浙江省强化使命担当,先行先试,开展“3+N”保护行动,成效显著。202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人类非遗项目存续状况调研,指导...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苏政发〔2023〕100号),共有421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为新增项目145项(164个项目),扩展项目99项(257个项目)。截至目前,江苏共有116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办厅字〔202...
查看更多
地方
江苏省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苏政发〔2023〕100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江苏省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苏政发〔2023〕100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江苏省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苏政发〔2023〕100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查看更多
——第六届进博会见闻
专题报道
“闲言碎语俺不讲,表一表鲁味斋品牌美名扬。三代人始终一件事,工匠精神永不忘。咱们山东鲁味斋的脱骨扒蹄,嗬!那真是,吃起来味道真不孬啊!”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山东老字号暨非遗体验馆前人头攒动。51岁的山东快书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枫华打起鸳鸯板,做起山东老字号和非遗项目“广告”,演绎山东美食,迎接中外观众。 郑枫华是杨派山东快书第三代传人。“杨派山东快书追求板稳、口俏,有‘十二字诀’,喷口脆、发音准、咬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3黄河非遗大展上有哪些亮点值得一看?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打卡点值得参与?今天,就走进展馆,为您盘点非遗大展上妙趣横生、意味悠长的展会亮点。 九省500余只大老虎欢聚一堂 大小不同的500余只老虎共同组成红红火火布老虎矩阵。这些老虎来自沿黄九省(区),风格不同,形态各异,憨态可掬。有平安虎、团圆虎、如意虎,来自八方,齐聚山西。 其中,最大的一只是位于矩阵中心的山西黎侯虎。黎侯虎制作...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民族传统节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联系的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民族传统节庆通过唤醒和增强集体记忆、强化认同。但当前许多民族传统节庆发展面临着节庆减少、意义缺失、“认同”功能弱化、针对性保护措施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应充分挖掘与发扬我国民族传统节庆内涵价值、强化民族传统节庆“认同”的功能、因地制宜保护民族传统节庆,从而使其不断发扬壮大,让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支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