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立夏
搜索
胡夕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3月生,2011年7月去世,江苏省南通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童子戏代表性传承人。祖父和父亲的童子戏艺术熔文武于一炉,演技精湛、自成一体,深受民间推崇。受前辈的影响和熏陶,自幼喜爱童子戏,又苦练武技,为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全面继承了前辈的表演艺术,还大胆创新,“刀圈带碗”“倒攻刀圈”“三张半平台”“抬判”等技艺均是在传统艺术中的创新之作。这些技艺又传给了其子胡德新,推动了南通童子戏艺术的传承
查看更多
杨秀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4月生,江苏省泗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海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55年考入泗阳县淮海剧团,得到朱云兰(艺名大花褂)的亲传。1956年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成名。1959年调入江苏省淮海剧团,得到淮海戏名家谷广发的悉心教导。表演朴实细腻,嗓音明亮圆润,刚柔相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杨派”艺术,在苏北一带享有盛誉。代表作品有《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三拜堂》《龙江颂》《三上轿》《红楼梦》《节妇吟》等。弟子吴玲...
查看更多
吴雅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9年9月生,2016年4月去世,江苏省常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常州市锡剧团主要创始人。15岁师从老艺人高和甫学演丑角,后随王嘉大改攻小生。戏路较宽,功底扎实,长于表演,有“唱煞王彬彬,做煞吴雅童”之说。饰演的梁山伯、文必正、方卿、许仙等角色,都演出了同类不同型的人物特征。所演不同反派角色也都阴险有致,别具特色。特别是在《红楼夜审》中塑造的江梦升,从唱腔到表演都独辟蹊径。创造了真假声并用、男女腔...
查看更多
姚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6年11月生,2019年12月去世,江苏省江阴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师承顾嘉生,工旦行,兼演小生。锡剧姚派艺术创始人,被誉为“锡剧皇后”。吐字清晰准确,嗓音甜糯柔美,运腔华丽典雅,表演深切细腻。主要代表剧目有《庵堂认母》《拔兰花》《红色的种子》《红楼梦》《双珠凤》等。1954年进京主演《罗汉钱》,为锡剧首次赴京演出。曾多次为外国元首演出并受接见。1954年参加华东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主演...
查看更多
沈佩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4年10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承锡剧名家王玲娣、陈媛媛。工花旦,沈派唱腔创始人。台风淡雅细腻、含蓄隽永。以假声结合颤音形成特色唱腔,音质纤丽,音色甜美,刚柔相济,声情并茂。代表作有《三看御妹》《红楼梦》《救风尘》《庵堂相会》《孟丽君》《孟姜女》《嫁媳》《玉蜻蜓》等。参加华东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一等奖。1958年主演《救风尘》,代表江苏省参...
查看更多
王兰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6年8月生,2019年7月去世,江苏省武进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师从锡剧名家汤国祯、缪秀锦。工花旦,锡剧旦行王派艺术创始人。唱腔优美、沙糯动听、花腔奇特,被专家学者称为别有韵味的“云中月”。台风飘逸舒展、细腻动人,被誉为“苏南梅兰芳”。代表作有《双推磨》《玉蜻蜓》《嫦娥奔月》《孟丽君》《珍珠塔》《吹灯试笔》《显应桥》等。个人及代表作《双推磨》先后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戏...
查看更多
倪同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8月生,江苏省靖江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从周菊英、邱培南、吴丹萍等名家,又拜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兰英为师。工旦行,嗓音清亮宽厚,共鸣丰满,行腔风格独特,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倪派唱腔”。代表剧目有《双推磨》《海岛女民兵》《沙家浜》《红色的种子》《刘胡兰》《孟姜女》《绣荷包》《玉蜻蜓》《南归记》《珍珠塔》等。作品《玲珑女》获全国戏曲电视剧一等奖,个人获最佳女主角称号。曾获...
查看更多
裔小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6月生,江苏省盐城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梨园世家,师承淮剧演员筱惠春,11岁进入上海市竞成淮剧团当学员,17岁成为浦光淮剧团主要青年演员,主演过《秦香莲》等当家戏。在实践中,向当时在淮剧界颇有影响的著名演员筱文艳、马秀英、武筱凤等老师学习,取长补短。特别注重对淮剧唱法的研究,将沪剧、越剧、评剧的唱腔技巧吸收到淮剧唱腔中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唱法。代表作有《柳燕娘》《吴汉三杀》《玉杯缘》《秦香莲》等。其...
查看更多
张云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4月生,江苏省盐城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出身于梨园世家,7岁随父登台。初学京剧,师承京剧演员姜文奎。1942年起改唱淮剧,师承淮剧演员单连奎。工老生兼红生、黑净。大胆吸收京剧“麒派”艺术,表演稳健、凝重、自然,唱腔音色洪亮宽厚,有“钢喉铁嗓”之称,且有创新精神,注重人物内心刻画。1956年参与组建江苏省淮剧团。代表剧目有《金水桥》《打金枝》《赞貂》《关公辞曹》《斩颜良》《舍妻审妻》等,其中...
查看更多
赵贵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3月生,吉林省农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龙戏代表性传承人。黄龙戏戏曲音乐作曲第三代传人。出身于民间艺人家庭,从小随父学习民间鼓乐艺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本地老艺人的帮带下,潜心钻研黄龙戏音乐及其基调音乐——本地“地蹦影”音乐。在充分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逐步把黄龙戏唱腔音乐丰富成为独具艺术魅力和地域文化色彩的地方传统戏曲音乐品种。独立创作了大型黄龙戏、辽剧等音乐作品四十余部,先后推出了大型黄龙戏辽...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