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毋启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11月生,河南省焦作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舞(苏家作龙凤灯舞)代表性传承人。6岁起跟随长辈一起玩灯。20世纪60年代拜老艺人毋致成、毋启宝为师,主攻龙头、凤头和太阳灯技巧。在“龙游场”“甩大尾”“龙翻滚”“龙蜕皮”“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龙盘珠”“二龙戏凤”等高难度动作中的表演矫健干练。致力于项目的传承发展,制订《苏家作龙凤灯舞保护实施细则》,成立苏家作龙凤灯舞研究会,设专人管理资料、道具、档案,培训演员,对失传舞蹈挖...
查看更多
吴观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4月生,广东省深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舞(沙头角鱼灯舞)代表性传承人。从1956年开始,师从吴胜源学跳鱼灯舞,经过三年训练,成为本村鱼灯舞队成员之一。有六十余年的演艺经验,熟练掌握鱼灯舞的表演技艺和表演程序,对配乐谱调、道具制作等也十分精通。2000年开始从事保护和整理传统鱼灯舞工作,并组织鱼灯舞队进行排练、传艺。2001年至今,担任沙栏吓村鱼灯舞总教练,积极传承鱼灯舞。曾多次带队参加演出比赛并获奖,扩大了沙头角鱼灯舞...
查看更多
陈金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7年10月生,2018年1月去世,福建省莆田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舞(莆田九鲤灯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辈学习九鲤灯舞技艺,全面掌握九鲤灯舞表演及道具制作技艺,能够熟练表演各种鱼类的舞姿,形象逼真地展现鱼类时而跳跃、时而下潜的动态,曾获得省文化厅、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优秀表演奖。2002年以来,先后组织成立了老年、青年、中年组的九鲤灯舞队,传授灯舞技艺,培养了一批后继人才。此外,还注意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探索灯舞...
查看更多
汤裕道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9月生,江苏省高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马(东坝大马灯)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在父辈熏陶下学跳大马灯,全面掌握东坝大马灯表演艺术,对东坝大马灯表演的奔、跑、腾、跃和排兵布阵均能熟练掌握。表演极具观赏性,能够有效表现大马灯威武雄壮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东坝大马灯表演队艺术指导。带领团队演出,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获得多种奖励。至今已传承5名徒弟,并参与中小学传统文化的教学。
查看更多
杨印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6月生,河北省黄骅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麒麟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聪明好学,跟随大人们一起看扎麒麟、耍麒麟,耳濡目染,喜欢上了麒麟艺术。18岁开始向当地艺人学习麒麟舞,并师从吴宝安学习麒麟扎制手艺。悟性高、肯钻研,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在多年的扎制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麒麟扎制技巧,使麒麟头部造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能自己设计图纸,根据麒麟的高矮确定各部位的比例尺寸,确保稳定平衡。还改进扎制用料,将纸糊改为丝绸,延长了麒麟的使...
查看更多
代三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12月生,甘肃省武山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舞(武山旋鼓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旋鼓舞,得父代吉成家传,1973年开始学习旋鼓舞。经过勤学苦练,1980年掌握了武山旋鼓舞的各种套路技艺与表演要领。组织并参加过多次省、市、县各级节会表演获得好评。近年来通过开办培训班等方式,将旋鼓舞技艺传授给当地青少年,徒弟有代永吉、代潮东等。在农闲之余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提高社会非遗保护意识,致力于旋鼓舞技艺传承事...
查看更多
杨门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9年1月生,甘肃省武威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舞(凉州攻鼓子)代表性传承人。8岁起学习凉州攻鼓子表演技法,16岁正式表演。1996年创办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攻鼓子表演艺术团并任团长,先后组织并参加过三十余次国家、省、市、区的舞台及广场表演,多次获奖。还参加过五部纪录片及电视剧的拍摄。表演技法纯熟,在继承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近年来除参加各类非遗展演外,以培育少年鼓手为重点,培养了大批年轻鼓手。
查看更多
李成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12月生,陕西省横山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舞(横山老腰鼓)代表性传承人。1967年随父亲李应华学习腰鼓表演,掌握老腰鼓十一项四十六种姿势。四十多年来,勇于探索,总结出一套老腰鼓表演的动作形式,主要有“顺风旗”“单蹬腿”“两脚不落地”“踹脚打”“过堂打”等。在熟练掌握传统场子表演类型的同时,编制了“和谐大中华”“莲花宝地”等二十五种老腰鼓表演场图。不仅积极参加各类展演,还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一些村落的秧歌人。
查看更多
韩奎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朝鲜族,1925年11月生,2012年2月去世,辽宁省铁岭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鲜族农乐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能歌善舞,才艺出众,23岁师承朝鲜族民间艺人金商喆,学习传统朝鲜族农乐舞的基本动作和程式。擅长演奏小锣、长鼓等伴奏乐器,会制作仙鹤、稻谷、玉米、辣椒、黄豆等道具,还在传统纸浆面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出纸糊面具,使农乐舞的面具别具一格,颇具特色。一生致力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弟子李永浩已继承其全部舞蹈技艺,并成长为朝鲜族农...
查看更多
金明焕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朝鲜族,1948年8月生,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父亲金成龙影响,6岁时就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跳乞粒舞。工作后开始收集和整理乞粒舞的资料,恢复乞粒舞,并带队参加艺术节、秧歌节、民俗节等省内外各类文化活动,多次获得优秀表演奖。经常组织朝鲜族民众在节日、婚礼、祝寿等喜庆场合跳乞粒舞,开展传承活动。在其培养和教导下,儿子金山、女儿金花逐渐成长为乞粒舞第五代传承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