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7 星期六 农历四月二十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王杰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62年生,云南大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王杰锋出身于芦笙制作世家,他是第五代传人,其祖辈都是当地著名的芦笙制作艺人,名声远播贵州威宁、毕节和滇东北苗族村寨,被誉为“芦笙世家”,当地人称他为“王芦笙”。他自幼随父学艺,父亲王开荣对他要求极为严格,每道工序都要做到烂熟于心。王杰锋不仅是制作芦笙的高手,而且是芦笙演奏的高手。现已开办了芦笙制作坊,社会上已有二十余人投入他门下,目前王杰锋的芦笙制作技艺已经后继...
查看更多
莫厌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51年生,贵州雷山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莫厌学自幼跟随家人学习祖传的芦笙制作技艺,他制作的芦笙工艺精细、外观漂亮、声音悦耳动听,把传统的六管发展到今天的十五至二十四管,大芦笙的整体长度能达到六七米,远销海内外。莫厌学从事芦笙制作已有四十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他和儿子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制新品二十四管四十八音芦笙上。他制作的红木笙脚十五管芦笙被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为十大民间工艺精品收藏。莫厌学...
查看更多
金梅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金梅泉是金氏家族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人,他自幼跟随父亲金兆文学习金砖制作技艺,从选泥到制坯再到金砖的烧制,他都烂熟于心。金梅泉从事金砖制作技艺已有四十余年,在他的带领下,陆慕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依然沿袭传统的手工制作而且日臻成熟,成品御窑金砖方正古朴、光滑润泽、颜色青黛,平均大小误差不超过一毫米,被国家古建研究中心正式认定为我国古建筑修缮的必选材料。北京故...
查看更多
杨似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侗族,1955年生,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似玉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深得祖传技艺,继承发展了侗族最有特色的风雨桥、鼓楼、吊脚楼文化。他仅凭代代相传的13个特别的木建文字(学师文),如“香杆”“竹答”等以及一些建筑用具,便能准确而神奇地把建筑物建造出来,而且从来不需要绘制图纸(一般目测过地形便成图于心)。闻名中外的广西三江程阳永济桥和三江鼓楼就是在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情况下建造...
查看更多
徐松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生,福建永定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客家土楼经济耐用、冬暖夏凉,还具备很强的防火性能。徐松生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客家土楼建造技艺,高中毕业后,从事泥水木作方圆土楼建造,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技艺快速提高,尤其擅长根据客家文化习俗设计民居建筑风格。为了更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他还专门拜师学习工程质量管理和其他建筑知识。徐松生多年来一直从事客家土楼及民居的建筑和维修工作,2001年,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初溪集...
查看更多
陆耀祖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陆耀祖青年时期随父亲学习传统建筑中的大木作、木装修等技艺,现已全面、熟练地掌握木作技术,以及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陆耀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承担虎丘盆景院、北塔公园一期工程、寒山寺复修等古建筑修复工程,得到了社会和专家的一致肯定。近期他还主持了美国“兰苏园”、法国“湖心亭”的建造任务,向国外友人呈现了高超的中国古典木作工艺。他积极培训古建筑技术工...
查看更多
薛福鑫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薛福鑫于1945年至1950年师从大哥—香山古建筑艺人薛鸿兴学习祖传古建筑瓦工、泥塑、砖雕技艺。薛福鑫从事古典园林工艺六十多年,尤擅长香山帮传统技艺中的砖雕、泥塑工艺,还练就了双手绘龙的绝技。他不仅精通各式雕刻工艺,还掌握了各种雕刻题材,能在金砖(青砖)上雕出秀丽清新、细致生动的图案。在苏州的许多园林中都有其作品,如网师园的藻耀高翔砖雕门楼、拙政园远香堂立...
查看更多
张仕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白族,1941年生,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张仕绅于1956年开始向母亲学习扎染技艺,“文革”时期一度中断,20世纪80年代重新恢复,并于1987年任周城民族扎染厂厂长,正式从事和主管扎染加工生产。他依靠祖传的扎染制作工艺、扎染方式,不断摸索创新,结合现代染花技术,充分利用板蓝根等纯植物染料创作出千余种具有观赏、收藏、实用价值的优秀作品。白族扎染技艺的针法原先只有5种,经他改进后,发展到26种,增加...
查看更多
吴元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生,江苏南通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是吴氏家族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第五代传人,自幼在纺纱、织布和印染的环境中长大,17岁进入民间印染作坊学习印染、刻花版等技艺,师从印染师傅陆才涛、刻版师傅黄志平。三十多年来,吴元新全心投入,把一大批散落在民间、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蓝印花布及其工艺流程保存下来加以整理,于2005年出版了《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填补了我国蓝印花布纹样专著的空...
查看更多
尧尔达西·阿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48年生,新疆洛浦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尧尔达西·阿洪是家传印花布织染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他自幼跟随爷爷学习土印花布印染技艺。目前,他是和田土印花布艺人中技艺最好的。他不仅可以印制几十种风格不同的土印花布,还能够设计雕刻木模戳。他印制的土印花布图案以变形抽象的花卉和几何图形为主,兼有建筑构件和生产工具的图像以及“卐”“┿”等符号,还注重吸收汉文化的图案装饰传统。他培养的一名
传承
人现在已经...
查看更多
1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