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孙国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6月生,河南省安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调代表性传承人。1979年调入安阳县淮调剧团,跟随老艺人苗秀臣、王少顺、马贵卿、杨运福学艺,主攻武生、老生。嗓音清脆嘹亮、音域宽广,表现力强,大本腔、二本腔兼用;吐字清晰,唱腔优美。表演动作干净,武功扎实,耍刀舞枪得心应手。多年来,培养了大批青年学生,弟子赵保娣攻老生、须生行当,孙学海攻短打武生,且均已成为淮调剧团的中流砥柱,为淮调的生存和延续做了大量工作。
查看更多
梁家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10月生,海南省海口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琼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7岁习艺,21岁进入新群星剧团,师从三升半(王秀明)、韩文华等名家,攻小生。以演《拾玉镯》《樊梨花》受到好评。表演飘逸脱俗,举止有度,尤擅巾生。唱腔吐字清晰,韵味醇厚,行腔悠扬婉转,层次鲜明。先后在《张文秀》《搜书院》《七品芝麻官》等近百出剧目中担纲主角。曾随团赴泰国、新加坡演出,并应新加坡国家电视台、泰国法政大学邀请录制了《七品芝麻官》《百花公主...
查看更多
张少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10月生,湖南省衡阳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8年进入衡阳市祁剧团工作,曾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师从祁剧名旦黎燕飞、谢美仙、张瑞莲。唱腔甜润,语言、形体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表演风格端庄、沉稳、细腻。主演了四十余台祁剧。舞台形象深入人心,如《闹严府》中的严婉玉、《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等。曾获文华新剧目奖、湖南省优秀青年演员称号等。2011年应邀赴香港参加中国戏曲节演出活动并讲授祁剧高腔艺术。
查看更多
甘伯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12月生,湖北省崇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琴戏代表性传承人。从小拜老艺人蒋传玉、许国南、周怡生为师,学唱提琴戏,以演小生和老生为主,先后主演了《灯笼记》《雪梅观画》《辕门斩子》《三宝记》《梁祝姻缘》等五十多台传统提琴戏剧目。教唱腔,传技艺,先后创办多个业余提琴戏剧团并担任艺术指导,排演《双合莲》等剧目,为提琴戏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演员。
查看更多
丁瑞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3月生,河南省武陟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股弦代表性传承人。9岁学艺,12岁登台。唱腔优美,代表角色有《机房教子》中的娃娃生,精通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和戏曲音乐软、硬场面,根据其口传整理的剧本有五十多部。数十年来,为了二股弦的传承发展,组织参加省级展演和市、县级调演,并多次到河南师范大学、焦作师范专科学院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演出及交流。不仅潜心钻研,不断提高自身技艺水平,且一直把传承作为重点,弟子雒丽、康娥、邢季等均已成...
查看更多
王永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4月生,山东省广饶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吕剧代表性传承人。吕剧作曲家。1956年进入广饶县吕剧团任音乐教师,其间向东路琴书老艺人商业兴拜师学艺,1969年调入惠民地区(现滨州市)吕剧团。从事吕剧创作五十多年,坚持走访民间艺人,取材于民,亲口学唱,当面记谱,先后为一百五十余出吕剧演出剧目作曲。在长期的实践、演出、交流与考评中,总结出吕剧声腔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快简慢繁,微变渐进,一曲多用,变不离宗。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
查看更多
欧阳觉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2月生,湖南省浏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长沙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1956年考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69年开始为一百二十六出剧目作曲,其中有花鼓戏《沙家浜》《送货路上》等。作品《桃花汛》《秋天的花鼓》《将军谣》《乡长本姓赵》《乡里警察》《老表轶事》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师从花鼓戏老艺人杨保生、杨福生、何冬保等。在司鼓、作曲方面均有建树,尤其是熟练掌握湖南花鼓戏曲调的老曲谱。其司鼓对于戏的掌控...
查看更多
杨小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1年5月生,河南省内乡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衡州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77年考入湖南省衡阳市花鼓戏剧团从艺,次年师从阳映太、刘昭应、周恩兰等衡州花鼓戏老艺人。1983年演出《云翔缨舞》获主演一等奖,1984年被评为湖南省第一批优秀青年演员。扮相秀丽而不乏英气,表演鲜活生动,戏曲韵味足,幽默中不失豪爽,泼辣中融入典雅。突出刻画人物性格,通过强化人物性格的表现,使扮演的角色变得生动,加上爽利的声腔,表现出...
查看更多
潘爱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9月生,湖北省沔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师从程兰亭(艺名一朵云),又得前辈艺人赛云霞、胡蝴蝶、束小云的指点,唱腔圆润自然,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尤其擅长高腔、圻水、四平及各种小调的演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套独特的演唱风格,为行家和观众认可。几十年来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主演的古装戏《秦香莲》《朱买臣》《济公追踪》《赵五娘》等和现代戏《向老三招婿》《红炉》《卖摇窝》《小...
查看更多
余杞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12月生,安徽省宿松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南词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75年考入宿松黄梅戏剧团,师承曲作家陶演及黄梅戏艺术家江丽娜等人,在学习文南词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局限,努力拓展表演领域,曾被评价“戏路宽,悟性好,多才多艺”。嗓音宽亮,有韵味和特色,表演风格朴实生动,形神兼备,善于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曾在《苏文表借衣》中饰演表嫂,在《追舟》中饰演妙常,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多年来,坚持参与各地演...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