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搜索
康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生,2013年去世,甘肃华亭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子戏(华亭曲子戏)代表性传承人。康和自幼喜爱华亭曲子戏的演唱,从青少年时期就拜第一代曲子戏艺人康宝山为师学艺,是曲子戏的第二代传人。他以务农为主业,农闲时以学习演唱和传承曲子戏为副业至今。在近半个世纪的从艺生涯中,他通过苦钻勤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其嗓音甘甜细腻,字正腔圆,唱腔柔美,表演感情丰富,表情自然,刻画人物形象逼真,表演动作娴熟到位,以扮演旦脚最为擅长...
查看更多
王秀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5年生,河南郏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王秀玲自幼随父王俊卿学习曲剧表演,6岁登台,是曲剧第一代女演员。1949年至1955年在新生曲剧社工作,任演员。1956年结业于文化部戏曲演员讲习班,受教于梅兰芳、程砚秋等大师。1955年至1960年在郑州市曲剧团工作,任演员队队长。1960年至1993年在河南省曲剧团工作,任演员队队长。其唱腔清秀柔婉,吐字清晰,表演内涵饱满,外观传神。代表作品有:《风雪配》《红...
查看更多
马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3年生,河南封丘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马琪自幼从艺于马文才先生,是河南曲剧的第一代曲剧演员。1949年至1953年,在灵宝县曲剧团工作,任演员、团长;1953年至1973年,在渑池县曲剧团工作,任演员、团长;1973年,在洛阳地区曲剧团工作,任演员、业务团长,后又到洛阳市曲剧团工作。其唱腔具有嗓音低沉浑厚、韵宽质朴的特点,表演生动形象,自然逼真。代表作品有:《寇准背靴》《跑汴京》等。
查看更多
曾金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1年生,山东胶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茂腔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曾金凤出身于茂腔艺术世家,其父李凤山为著名茂腔艺人。她7岁起拜师学艺,曾受教于王克仁、赵景坤等著名茂腔艺人,1950年至1971年,在其创办的青岛市金光茂腔剧团工作,1972年至1998年在青岛市茂腔剧团工作,其表演功底扎实、扮相英俊,做功大气、潇洒、细腻,嗓音高亢洪亮,唱腔极富韵味。她还改革了茂腔男腔唱腔,并创造了新的唱腔板式。代表作品有茂腔传统戏“四大京”“八...
查看更多
霍俊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生,山东淄博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音戏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名誉院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霍俊萍师从邓洪山(艺名鲜樱桃)(花旦、青衣)、筱樱桃(青衣),为第七代五音戏传承人,是继邓洪山之后第二个五音戏优秀传承代表人物。她较好地继承了邓洪山的表演技艺,同时从唱腔到表演都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代表作品有:《腊八姐》《石臼泉》等。
查看更多
陈声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生,广西博白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茶戏(桂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陈声强1969年至199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采茶剧团任采茶戏演员,受教于剧团的业务副团长黄钖福以及甘福华、陈元栋等采茶戏老艺人,1984年被任为业务副团长,1991年至1998年在博白县图书馆任副馆长,1998年至2007年在博白县文化馆任馆长。其表演声情并茂,唱、念、做、舞具佳。代表作品有:《哭还是笑》《河边情话》等。
查看更多
陈志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生,福建龙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歌仔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陈志明1976年参加龙海市石美歌仔戏职业剧团学戏,师从洪本忠,1986年入厦门市歌仔戏剧团。通过多年学习,他熟练掌握了歌仔戏生、旦、净、末、丑的表演技艺及特点。代表作品有:《白鹭女神》《邵江海》等。
查看更多
纪招治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3年生,福建厦门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歌仔戏代表性传承人。纪招治1945年入厦门“福金春”歌仔戏班学艺,先后师承邵江海、洪本忠、方枋桃,为歌仔戏宗师邵江海的继承人。她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代表作品有:《安安认母》《白蛇传》等。
查看更多
吴兹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生,福建厦门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歌仔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导演。吴兹明1959年入漳州艺术学校学习,受教于邵江海、宋尖尾、陈月明等芗剧名师,1964年进入漳州市青年实验芗剧团,1969年至1975年在龙溪地区京剧团工作,1975年至1981年任漳州艺校教师。他掌握了芗剧艺术表演体系及各行当的表演程式,并能胜任芗剧传统戏、历史剧与现代戏的导演工作。代表作品有:《戏魂》《西施与伍员》等。
查看更多
郑秀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生,福建龙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歌仔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郑秀琴1957年进入漳州市荀仔班芗剧团学习芗剧艺术表演,受教于邵江海、林文祥等名师,全面掌握了芗剧表演艺术特别是闺门旦、青衣的表演程式,继承了邵江海以字行腔的“杂碎调”演唱技艺。代表作品有:《钗头凤》《琵琶记》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