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王传先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2年生,安徽颍上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颍上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王传先1939年拜颍上花鼓灯艺人唐佩金为师,学习花鼓灯,演“兰花”,艺名“一条绳”,是颍上唐派花鼓灯的代表性人物。由于他身材细挑,脸蛋俊美,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腔优美,被沿淮群众赞誉为“小蜜蜂”。他表演的花鼓灯舞蹈以“抖、颤、颠”见美,犹如一条抖动的绳,“一条绳”的艺名即源于此。他还擅长弦子灯的“游场”表演,扮“兰花”上场独舞或与鼓架子配对演出时,表演的各种身...
查看更多
陈敬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9年生,安徽凤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凤台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陈敬芝13岁开始玩花鼓灯,演“兰花”,艺名“一条线”。1939年他和宋庭香、李学洪共同将流行在颍上、霍邱县的弦子灯和凤台县的花鼓灯相结合,唱腔优美动人,群众称为“一条线调”。他的表演细腻,动作轻盈秀丽,扇花手巾花丰富多变;无论是身法上的“颤、颠、抖”“三道弯”,还是“上山步”“小起步”“秀步”等舞步,都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民间有顺口溜赞誉其表演魅力“看见一条...
查看更多
郑九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0年生,安徽怀远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郑九如14岁跟随父亲郑广发学习花鼓灯,演女角“兰花”,艺名“小白鞋”。他能歌善舞,兼长花鼓灯锣鼓演奏和后场小戏。他善于表演性格刚强高傲的农村姑娘形象。动作舒展洒脱,敏捷利落,以多变的扇花和各种样式的“风摆柳”博得观众喜爱。他唱的灯歌调式丰富,曲调婉转悠扬,亲切感人,歌词用韵严谨。1958年郑九如进怀远县文工团任舞蹈教师,将自己的特点动作编成兰花舞作为教学组合...
查看更多
冯国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4年生,安徽蚌埠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冯国佩自幼在二叔、三叔的教授下学习花鼓灯,演女角“兰花”,16岁即负盛名,艺名“小金莲”。他表演的“兰花”俊俏妩媚,端庄秀丽,活泼典雅,脉脉情深;舞蹈动作舒展,潇洒大方,灵活流畅。冯国佩独创的“斜塔”“野鸡溜”“大拐弯”“雁落沙滩”等一系列舞蹈动作,更是具有热烈奔放、表现力强的特点。他还主张改变旧时花鼓灯男扮女装的表演习惯,推行由女演员来演“兰花”。冯国佩以...
查看更多
李荣仔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生,广东遂溪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广东醒狮)代表性传承人。李荣仔1992年拜广东醒狮第二代传人梁汝义为师,扎扎实实地从“起、踏、探、跃”等传统地狮的基本功学起,次年赴佛山南海黄飞鸿馆跟黎念忠学习传统高桩狮技艺,2002年回村当教练将舞狮技艺传授给本村第四代传人李国廉、梁其献、李国连、梁忠、方顺文、梁树机等人,后又主动走出村围,赴广东、湖南、广西等地传授狮艺,带出数十个新狮班。李荣仔的狮舞步法灵活多样,动作形态丰富全面...
查看更多
王曰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生,浙江临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黄沙狮子)代表性传承人。王曰友15岁师从第四代黄沙狮子传人冯郁青学习舞狮,掌握了狮舞的全部技巧。他把民间武术与传统狮舞表演巧妙结合起来,在舞狮表演的同时穿插精彩的武术技艺绝活,他独创的舞狮跳桌动作惊险美妙。20世纪90年代后,王曰友担负起传承的重任,把平生所学的狮舞技艺传给下一代,培养了一大批狮舞队员。
查看更多
李登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生,山西襄汾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天塔狮舞)代表性传承人。李登山15岁开始师从陶寺村第五代舞狮艺人李六五等人学艺,小狮、大狮、领狮者诸角色皆能掌握。他在传统舞狮表演技艺的基础上,对狮舞的服饰道具进行了改进,使“狮子”舞动起来更加灵巧,造型愈加生动;还对锣鼓伴奏进行了革新,使其与舞蹈的节奏、情绪、动作紧密配合。他还将单狮表演发展为群狮表演,并增加了武术、杂技等元素,使得狮舞表演更为精彩。技艺高超的李登山既是教练又是领狮人...
查看更多
王利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生,河北徐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徐水狮舞)代表性传承人。王利忠1965年拜牛金玉为师学习舞狮,成为第六代传人。他在继承传统表演套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改革舞狮道具,创新舞狮技艺,使原先的舞狮动作由呆板笨拙变为灵活,使舞蹈更加易于表现狮子勇猛威武的形象。王利忠舞狮功底深厚,动作灵巧,将“狮子”的各种神态表演得生动逼真。他积极培养舞狮传人,为徐水狮舞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查看更多
罗德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生,四川泸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泸州雨坛彩龙)代表性传承人。罗德书14岁跟随父亲罗银坤学习舞龙技艺,在几十年的舞龙实践中,他掌握了玩宝、耍龙头及龙中各个部位的舞蹈技艺、完整的表演套路和经典的动作造型。他在雨坛彩龙的表演中主要是耍龙头。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龙舞表演,在他的引领下,将“龙”舞得气势如虹,形神兼备。他在多年的舞龙实践中吸收了杂技和外地龙舞技艺的精华,对雨坛彩龙的套路、技艺有所创新和发展。
查看更多
陈行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生,浙江奉化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奉化布龙)代表性传承人。陈行国生于舞龙世家,从小接受父辈的艺术熏陶,并师从陈世雄、陈银康、范成茂等人。他17岁起参加村里的少年舞龙队,并执掌龙头。他不但继承了奉化布龙的优秀传统套路,还创新推出十余个新颖的造型动作和套路,使奉化布龙更具魅力。陈行国不但是舞龙高手,还是个能工巧匠,其制作的布龙道具形象逼真,色彩鲜艳,龙身轻巧,坚实耐用。多年来,陈行国一直致力于奉化布龙的传教,不但为当地一些...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