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云锦2
2006.05.11
专题报道
再创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云锦研究所继续深化云锦技艺研究,恢复传统品种,并研制开发新产品。在继承南京云锦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恢复了许多失传已久的云锦品种、图案的同时,云锦研究所也清楚地认识到:不能永久地因袭照搬传统产品、传统题材,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上,继传承统的目的在于创新,在于“今用”,在于使优秀传统技艺更好地适应当代人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基于这一点,云锦研究所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现代装饰手段对传统的云锦产品进行包装,使其以新的面目展现在现代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让国宝再现辉煌 ――记南京云锦的保护与传承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一架硕大的织机引起众多人的兴趣,纷纷驻足观望。这便是被称为中国织锦工艺“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大花楼木织机。   南京云锦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曾长期用作皇家御用品。随着中国封建王朝的消亡,云锦失去了帝王的消费群体,其织造业也从顶峰走到了低谷,以致濒临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政府十分关注与...
查看更多
人物
民间美术的守护者――王树村王海霞  1923年,王树村出生在天津杨柳青镇。杨柳青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那里的郊区良田四野,草木葱郁,杨柳依依。明代以来这里就是京杭大运河运粮输米的必经之地,漕运发达,镇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书场茶肆座无虚席,客栈戏楼灯红酒绿。杨柳青的年画更是闻名全国,整个镇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著名的齐健隆、戴连增画店就坐落在此。清代,杨柳青年画达到了鼎盛时期,经济实力强大的齐、戴画店出重金请来了钱惠安、徐白斋等著名人物画家,为画...
查看更多
论坛
保护无形文化遗产还需建立文化结构形态的系统化研究李玫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当我们讨论文化艺术遗产保护时,多半是指那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遗产。这种保护对象的价值以及保护措施的投资易于评估、预算,通过保护计划,文化遗产的资产利润也是可预测及可实现的,因而也就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及资助。政府和社会团体及国际组织都有长期和系统的保护及重建资助计划。  然而,依附于个人存在、身口相传的非物质形态的遗产,即无形文化遗产则通常被忽视而面临严重困境,甚至即使...
查看更多
论坛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和今天苑 利  在亚洲方面,日本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是先行一步的。日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19世纪的明治初年。明治维新后,由于崇洋思想的盛行和毁佛倒释之风的蔓延,当时包括佛教寺庙在内的许多传统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1871年(明治4年)5月,太政宫接受了大学(现在的文部省的前身)的建议,颁布了保护工艺美术品的《古器旧物保存方》。这也是日本政府第一次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的文化遗产保护案。在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同时,日本政府还...
查看更多
论坛
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应秉承的原则顾 军   苑 利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范畴举例中,无形文化遗产大致被分为民间文学、表演艺术、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工艺技术,以及人类生产知识与生活知识等六个方面。对于除节日之外的其他文化事项的保护,大家谈论有余,且有相当部分已经付诸实践,但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我们尚无更多的理论探索,更无成功的经验可言,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问题。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现行的传...
查看更多
论坛
越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际情况及问题[越]阮志斌  1990年以来,越南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普查、保护和宣传工作也逐渐引起了调查者、负责人、相关的组织和社区的注意。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也开始受关注,当然也需要国际社会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相关调查者和负责人。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  上世纪60年代,普遍的观点是把文化分成两部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70年代开始,越南的研究者开始把文化分成非物质和物质文化两种,并...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例外”概念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马 平  尽管世界各地反对全球化的声势不小,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仍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我们在这种历史潮流面前,需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思考,认真研究在顺应这一历史大潮流的同时,如何努力地保护我们中华民族(包括56个民族)自身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合作,全世界成为一个大市场,已经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效率成为优胜劣汰的唯一标准,“效率优先”成为人类通行的经济法则。一切不符合全球经济一体...
查看更多
论坛
把民族民间的文化与艺术遗产保护在基层社区周 星(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  在21世纪的头几年里,中国文化知识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提出了“抢救”和“保护”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文化和艺术遗产的任务。为数众多的学者和知名人士大力呼吁,并得到了社会各界、媒体和政府异乎寻常的快速响应。眼下,有关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的国家项目和财政预算,已经和正在积极地落实之中;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论证、部署、学术研讨和试点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本文试图讨论和指...
查看更多
论坛
试论少数民族“文化空间”生态保护曲六乙  我国在几千年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极其丰富多采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正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科学文明的严峻挑战、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和人民群众审美心态时尚变化诸种新的客观环境。它们的生态或者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者严重失衡而岌岌可威。如果不及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它们的多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掩没。  在这些遗产中,最容易消失的是那些依附于动态表演并且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意蕴和重大学术价值复合文化形式。亦即大体上属于傩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