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7 星期一 农历六月十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81)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883)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创新和进取是粤剧“飞”出去的“双翼”
2021.05.12
专题报道
来自岭南的粤剧亮相中原地区,获得了河南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当地热点文化事件,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在于,粤剧素来有“过海容易过江难”的说法。在海外,有华人处就有粤剧,而在国内,受粤语方言等因素影响,粤剧要越岭“北上”,并非易事。“意料之中”在于,一来河南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有着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观众基础;二来此次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从唱腔、表演到服装设计、舞美呈现,无不精益求精,两场演出充分展现了粤剧守正创新、开放进...
查看更多
打好组合拳,让蜀绣“讲好中国故事”
2021.05.12
论坛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在郫都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作出“要在款式花样上多研发、设计,蜀绣作为国礼送出去,让中国的传统非遗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指示精神,其实在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在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送出的国礼礼单,就包含了一款蜀绣“梅花双熊”。“将蜀绣可以做成礼品送出去”是新时代蜀绣“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贯通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任重而道远。 蜀绣又称川绣,享...
查看更多
“贝阙天工 万物更新——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贝雕精品展”开幕
2021.05.12
要闻
5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贝阙天工 万物更新——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贝雕精品展”在北京恭王府开幕。 作为恭王府博物馆“传统技艺美丽中国——传统技艺精品系列展”2021年度品牌活动之一,本次展览以“贝阙天工 万物更新”为主题,主要选取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连贝雕代表性
传承
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阿山及金阿山艺术馆40余件代表作品,向观众展示大连贝雕的历史文...
查看更多
5月去丹寨 体验中国丹寨非遗周
2021.05.11
地方新闻
有来自全国的非遗绝技表演、名医现场义诊,有为期一周的非遗自驾游,更有大咖云集的中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论坛……5月15日,非遗主题特色鲜明、非遗活动精彩纷呈的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将在贵州丹寨万达小镇启幕。 据了解,为期9天的中国丹寨非遗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主办,丹寨县人民政府等承办,是中国非遗行...
查看更多
汉剧名家齐聚武汉 共展汉韵芳华 共论剧种未来
2021.05.11
专题报道
《宇宙锋》剧照 (摄影:许魏巍) 《我娘是片钥匙》剧照 (摄影:蒙晓东) 400年汉韵流芳,汉剧在武汉发源、发展、成熟,并流播至全国各地。日前,来自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陕西五省的六家汉剧院团齐聚武汉,举行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暨汉剧流播主要地区优秀作品展演。为期5天的系列活动中,五省六家汉剧院团共展汉剧芳华,共论剧种未来,将携手推动汉剧发展,共同推进汉剧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系列...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在青岛市举办
2021.05.11
要闻
为提升非遗传播队伍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发挥新闻媒体对非遗传播和保护的积极作用,促进非遗多层次多渠道传播,5月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手艺网实施的“2021年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非遗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融媒中心、云南省非遗中心等从事非遗传播工作的60名学员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培训。 王...
查看更多
李爱霞:溯源、辨析与
传承
——清代杨柳青木版美人年画艺术研究
2021.05.10
论坛
【摘要】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其中美人题材的创作,风格细腻、形象清雅,彰显着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审美内蕴,在民间木版年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清代杨柳青木版年画中的美人形象,从造型、配色、衣饰、发饰,都可见当时市民阶层的女性观念与审美理想,具有鲜明的民族审美特质。同时,清代杨柳青木版美人年画中蕴含着尚雅、尚贤、尚爱、尚德的美学思想,体现出教育感化、装饰美化的人文价值和具有独特审美系统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年画;美人题材;艺术特色...
查看更多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的公示
2021.05.10
地方新闻
为进一步挖掘和梳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完善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推动保护
传承
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严格经过推荐申报、初审和召开专家评审会集中评审等程序,从五市文化旅游局推...
查看更多
吴炜华 梁轩:现代性的城市声景与文化想象 —— 老北京叫卖声的听觉传播史研究
2021.05.10
论坛
【摘要】老北京的叫卖声是旧时北京胡同间的底层民众的生活声景与商业场景中出现的“自发口头创唱”、带有一定韵律和别样情感的叫卖调。作为老北京最具地缘特征的城市声景,自其响起的瞬间,就已然消逝,它所依附的底层商贩日常经验与生命痕迹也已不可见、不可听,但经由文学、诗歌、曲艺、民间舞台、影视及网络文本的浪漫化书写与表演而重新出现。作为地缘意向与历史象征的老北京叫卖声,穿越不同媒介场景与媒介文本,以情境化的怀旧再现与媒介化重构,呈现出中国社会变迁中底层文化实践与...
查看更多
整合与融合:一带一路视域下非遗文化
传承
与发展
2021.05.10
论坛
非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对树立中国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自 2013 年提出,已经进入全面落实阶段,“朋友圈”持续壮大。“民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的“一通”,表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既是经贸之路,又是沟通文化、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非遗的相关举措异曲同工。可以说,“一带一路”沿线...
查看更多
1
559
560
561
562
563
178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