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蚕丝织造技艺(杭罗织造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杭罗是丝绸品种之一罗里面的地方性名品。杭罗原产杭州,由纯桑蚕丝以平纹和纱罗组织联合构成,绸面具有等距规律的直条形或横条形纱孔,孔眼清晰,质地刚柔滑爽。2006年,蚕丝织造技艺(杭罗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蚕丝织造技艺(杭罗织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子项目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后,江干区与保护单位福兴丝绸有限公司通力合作,积极努力做好杭罗织造技艺的保护、
传承
、弘扬工作,使得这...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之称。2008年,蚕丝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余杭区国家级非遗项目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余杭区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认真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促进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项目的
传承
实践持续发展并充满活力...
查看更多
剪纸(庄河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项目保护单位对庄河剪纸的保护工作制定了相关的保护规划,使庄河剪纸保护
传承
工作在庄河市城乡普遍展开,先后涌现出以韩月琴家族剪纸
传承
基地等为代表的家族、校园剪纸
传承
基地;涌现出以韩月琴、孙秀英等为骨干的国家、省市代表性
传承
人,奠定了庄河剪纸的群众
传承
队伍,承上继下,后继有人。 一、加强人员组织、场地设施等软硬件建设,全力保障庄河剪纸
传承
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作...
查看更多
蜀锦织造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蜀锦专指蜀地(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国家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认定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蜀江锦院”)为蜀锦织造技艺
传承
单位;2009年,蜀锦织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蜀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蜀江锦院被文化部...
查看更多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历史悠久,它创始于隋唐,发展于宋代。是一种古老丝织技艺,它以“通经断纬”特殊的织造技艺以及其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具秀,作品正反如一,区别于任何织物,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织品,有“织中之圣”之誉。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缂丝制品共分二大类。一是日用品,主要是缂丝和服腰带,销...
查看更多
宋锦织造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宋锦,顾名思义,应该是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织锦,因主要产于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苏州宋锦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织造结构采用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特征,改变了汉代和唐代经锦和纬锦的显花结构,使织物花纹更为丰满肥亮,产品更为轻薄,富有独创性。制作则采用传统的“活色”工艺,有20多道工序。宋锦图案以几何型为骨架,变化多端,色泽艳而不俗,古朴高雅。产品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主要用于宫廷服饰和书画装裱。许多宋锦珍品至今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查看更多
剪纸(岫岩满族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岫岩满族民间剪纸是以满族习俗为主要特征的民间艺术,在岫岩满族兴起并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剪纸作者以广大农村妇女为主,以家传形式延续。自满族入驻岫岩以来,在其传统剪纸的基础上,融汇吸收了北方内地剪纸的精华,最终形成了富有满族民俗风情和关东地域特色的优秀民间剪纸艺术,堪称中国民间剪纸百花园中的一枝天生丽质的奇葩。 岫岩剪纸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展赛中获奖,并有数百幅剪纸被海内外收藏,岫岩被授予辽宁民间剪纸基地。岫岩民间剪纸以大红纸为材料...
查看更多
剪纸(建平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建平地处农耕文化向游牧文化的过渡带,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数千年的人文历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以蒙古族萨满文化为主体,具有深刻移民文化烙印的建平剪纸艺术。 自2009年9月建平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建平县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
传承
发展”的方针,对建平剪纸进行保护与
传承
。 一、建平剪纸的保护
传承
工作的主要举措 (一)成立建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查看更多
剪纸(新宾满族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新宾满族剪纸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采取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为保护和
传承
新宾满族剪纸文化,相关社区、群体和有关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一)抢救性收录工作 认定了新宾满族剪纸
传承
人,征集
传承
人作品,对
传承
人作品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项档案,为
传承
人颁发证书,编写
传承
人小传。实行网...
查看更多
剪纸(长白山满族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保护实践总结
长白山满族剪纸是生存于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美术,题材独特、造型独特、剪技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方特色,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奇葩。2009年,长白山满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10年来项目保护
传承
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果 历经10年来不断的田野挖掘、生产性保护、教育
传承
和理论研究,长白山满族剪纸无论是在教育
传承
方面,还是理论创新方面及
传承
保护方面,均取得突破与发展...
查看更多
1
702
703
704
705
706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