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盆景技艺(如皋盆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皋盆景流布于江苏省如皋市,是以本土所生小叶罗汉松为材,经过上盆、蟠扎、排片等工序,再经过长时间的“技压”和“养护”,形成“S”状的植物造型艺术,是我国盆景技艺的代表之一。该项目始于北宋,发展于明清,成熟于20世纪。江苏省如皋市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如皋盆景在这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和文化氛围中逐渐臻于成熟。 如皋盆景俗称“两弯半”,主杆造型呈“S”状,左边3片,右边3片,背面3片,互生有致。制作时,主杆选择树型树势,用棕法蟠扎固定形成两弯半,即所谓美...
查看更多
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苏派盆景技艺主要分布于江苏省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有着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相传苏派盆景技艺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成熟于清代,通过艺术加工与精心培养,在盆钵之中创作出来源于自然的形象美而高于自然的意境美,并逐渐形成了清秀古雅的独特风格。苏派盆景造型技艺的主要素材是树木材料、盆钵、棕丝或铝丝等,主要工具为剪刀、木锯等。苏派盆景的树种多以乡土树种为主,“六台三托一顶”是其传统...
查看更多
传统插花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传统插花是以花枝为材料的一种生活艺术。据考证,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插花经历了汉代的初始期、南北朝的发展期、隋唐的兴盛期、宋代的极盛期、元明的成熟期、清代后期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崇尚自然简约之美,善于用线条造型和不对称构图营造诗情画意的境界,充分表现出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和传统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从隋唐开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传入日本...
查看更多
新会葵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广东新会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建制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这里盛产蒲葵,素有“葵乡”的美誉。新会葵艺历史悠久,东晋时期即已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经过千余年的探索,新会人将编织、绣花、绘画和印花等工艺融为一体,使葵艺产品的加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清代乾隆至光绪末叶的两百多年间,新会葵艺的发展达到鼎盛。新会葵树种植面积最多时达到6万亩,年产葵扇最多可达1.5亿柄,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20世纪...
查看更多
糖塑(丰县糖人贡)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丰县 糖塑是传统中国民间塑作的一个特殊种类,主要是利用食糖可塑的特性将之制作成形。与西方雕塑不同,中国民间塑作包含了绘画、雕塑、刻印、装饰等丰富的造型因素,更多地体现出自身传统的美学旨趣和技艺特色。糖塑多以俗称“糖稀”的麦芽饴糖和玉米糖为原料,综合采用捏、堆、贴、剪、吹、搓、拽、按、浇、拉等制作手段和绘、染、刻、划、点、戳、印、插、缀等装饰手法完成作品的塑造。糖塑制品既可欣赏娱玩,又可直接食用。在中国民间,糖塑遍布南...
查看更多
砖塑(鄄城砖塑)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鄄城县 鄄城砖塑是由山东省鄄城县谢姓世家创始并
传承
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清代光绪年间,鄄城人谢光芳经反复实践,创出了独特的砖塑技艺。由谢光芳到谢振乾再到现在的谢学运,鄄城砖塑在谢家
传承
已历三代。自成一格的鄄城谢家砖塑保持了传统民间捏塑和土陶工艺的特色,构思巧妙完整,手法朴质率真,层次分明有序,线条清晰流畅,造型生动传神,流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情调。以谢家砖塑技艺制作的神庙、家祠等建筑的装饰构件在鲁东、豫西一带流布颇...
查看更多
瓯塑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温州市 瓯塑是流传于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由我国传统漆艺中的堆漆工艺发展而来,因起源于浙南瓯江流域而得名。两宋时期,温州曾是传统漆艺的重镇,以漆灰堆出花纹的堆漆工艺在这一带颇为流行,民间俗称为“堆起门”,广泛应用于庙宇、民居、家具及嫁妆等的装饰。明清以后,堆漆在温州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了“隐起措金”、“隐起措漆”、“隐起措油”三个瓯塑工艺品种,具体说就是在堆漆的基础上贴金、髹色漆、髹色油。近代以来,温州民间...
查看更多
料器(葡萄常料器)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东城区 葡萄常料器葡萄是指常姓家族用祖传工艺制作出的以葡萄为造型的玻璃工艺品,是北京独有的传统美术表现形式之一。 清光绪二十年(1894),居住在北京崇外花市地区的蒙古族后裔常在在改进其母制作泥葡萄技艺的基础上,独创出玻璃葡萄的制作技艺,制作的玻璃葡萄以形象生动名扬京城,人称“葡萄常”。“葡萄常”的作品得到慈禧的赏识,曾赐匾“天义常”,后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因家族原因,常家立下了“传...
查看更多
蒙古族刺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尼特蒙古族刺绣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起源于匈奴时期,在13世纪得到发展。苏尼特部落是成吉思汗的文武大臣吉鲁根巴特尔的后裔,其毡绣别具风格。 毡绣绣制首先从制毡开始。制毡大都在夏末秋初进行。要选择一块平坦的草地,把样毡铺好后,开始絮毛。絮好后用温水掸湿掸透。然后把絮好羊毛的样毡卷在一根木棍上,外面包裹起来,两头缝死,木棍两端套上圆环,上面拴好牵引的绳索,牵引滚动。滚动八九里路毡子即可压实成型。回来后,剥去样毡,再反复挤压,这样毡...
查看更多
满族刺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牡丹江满族刺绣是满族先祖粟末靺鞨人在隋唐时期渤海国(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利用本地产柞蚕丝,通过学习吸收中原刺绣精粹,并结合民族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刺绣表现形式。相关出土文物和壁画印证了当时渤海靺鞨绣已相当成熟。该项目以东北特有的柞蚕丝线为刺绣原料,柞蚕属野生蚕,其丝具有珠宝光泽、自然柔和。而牡丹江市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柞树森林资源丰富,为该项目提供了充足优质的原料。 牡丹江满族刺绣以逼真与立体的视觉效果而闻名,表达出光影折射效果,使观者如临其境,观赏价值较...
查看更多
1
872
873
874
875
876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