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核心流传地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境内的龙虎山,并随正一天师道的传播而广为流传,其流布区域包括长江以南各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等地。龙虎山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间福地”而闻名天下,是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 天师道道教音乐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吸收、融合江西民间音乐的历史。除民歌、小调、曲艺、赣剧音乐外,广泛吸收昆曲、江南丝竹、苏南吹打等民间音乐,形成“上清韵”“弋阳韵”“牌子曲”等具有特色的龙虎山道乐。在音乐风格...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是道教法事使用的传统音乐,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南部闽语系分布区,重点流布于浙江省苍南县的马站镇、矾山镇、桥墩镇、灵溪镇、藻溪镇等山区,辐射至金乡镇、钱库镇等地及平阳县山区。 该遗产项目倡导天人和谐,借道场善举,传扬人文情怀,追求理想人生,劝诫劣质恶行。苍南境内道教起源于东吴,唐末道士马湘师徒迁居松山西壑修炼,道教音乐开始传入。宋初林倪、林灵真开创道教水南派,使荪湖成了闻名遐迩的道乡,道教音乐随之兴盛并传承不绝。 苍南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的曲牌...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茅山道教音乐是以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的茅山道院为核心流布区域的传统音乐。该遗产项目辐射区域涵盖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等地。茅山是我国道教名山,向来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之美誉。 茅山上清宗坛斋醮科仪音乐历史上曾享有“国醮”地位(见明代《茅山志》),内容以颂扬三茅真君和上清派主要宗师及历代得道真人为主。诸多韵腔曲调自成一格,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三茅表》和《三茅忏》。午朝科仪《三茅表》“启坛”中的《卫灵咒》《圣板》等,“表愿...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张蒙道教音乐是流传于河北省定州市花张蒙村的传统音乐。长久以来,该村有许多村民信仰道教。清同治年间,定州市城隍庙道士郭甲名把道教音乐传给花张蒙道教信众,成立了道乐班,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花张蒙道教音乐属于全真道乐乐派,包含声乐、器乐两部分,有独唱、齐唱、独奏、齐奏等多种表现形式。曲调音韵深沉典雅,清幽恬静,悠扬缥缈,十分感人。道乐班演出一般称为“做道场”“做法事”,由10至30个道士表演。全体道士戴冠穿袍,成三路纵队,左队持大管子、唢呐、笙、二胡、低音胡...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平阳县      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是全国唯一通用的道教全真派传统仪式音乐。经查证,平阳东岳观“十方韵”于清末传自浙江省著名宫观黄岩委羽山大有宫,由该宫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九代宗师林圆丹、薛圆顺传入平阳,至今已传承七代,传承谱系十分清晰。平阳东岳观现存“十方韵”曲目计67首,除去韵曲旋律相同者,实为33首。分别用于早课、晚课、五师供、诸真朝、焰口等仪式。其中早课有【澄清韵】等14首;晚课有【举天尊】等13首;五师供有【步虚韵】等1...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清水县   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它与道教一样,都是发端于古代巫觋的祭祀歌舞。道教音乐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组成,器乐采用钟、磬、鼓、木鱼、云锣等乐器主奏,配以吹管、弹拨、拉弦等乐器;声乐以唱诵为主,由高功法师宣戒诵咒、赞神、吟表的独唱和都讲道士的表白及道众的齐唱组成。   流传于甘肃省清水县的清水道教音乐也称“斋醮音乐”或“道场音乐”,它源自12世纪创建的道教全真派,明神宗万历年间形成了“龙门...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佳县   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它与道教一样,都是发端于古代巫觋的祭祀歌舞。道教音乐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组成,器乐采用钟、磬、鼓、木鱼、云锣等乐器主奏,配以吹管、弹拨、拉弦等乐器;声乐以唱诵为主,由高功法师宣戒诵咒、赞神、吟表的独唱和都讲道士的表白及道众的齐唱组成。   白云山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道观,地处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崇山峻岭之中。明代万历三十六年(1608),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张真仪等...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成都市      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它与道教一样,都是发端于古代巫觋的祭祀歌舞。道教音乐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组成,器乐采用钟、磬、鼓、木鱼、云锣等乐器主奏,配以吹管、弹拨、拉弦等乐器;声乐以唱诵为主,由高功法师宣戒诵咒、赞神、吟表的独唱和都讲道士的表白及道众的齐唱组成。   成都道教音乐是一种融汇南北古乐精华的独特音乐形态,它以古蜀宗教祭祀乐舞为基础,经历代乐师反复锤炼而最终成形。经过...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定安县      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它与道教一样,都是发端于古代巫觋的祭祀歌舞。道教音乐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组成,器乐采用钟、磬、鼓、木鱼、云锣等乐器主奏,配以吹管、弹拨、拉弦等乐器;声乐以唱诵为主,由高功法师宣戒诵咒、赞神、吟表的独唱和都讲道士的表白及道众的齐唱组成。   海南斋醮科仪音乐是海南省影响较大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由江南一带的移民带入海南,明代时已相当盛行,广泛流传于海南...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泰安市      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它与道教一样,都是发端于古代巫觋的祭祀歌舞。道教音乐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组成,器乐采用钟、磬、鼓、木鱼、云锣等乐器主奏,配以吹管、弹拨、拉弦等乐器;声乐以唱诵为主,由高功法师宣戒诵咒、赞神、吟表的独唱和都讲道士的表白及道众的齐唱组成。   泰山道教音乐流传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始于北魏,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民间信俗、宫廷...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