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锣鼓艺术(汉沽飞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汉沽区 锣鼓艺术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分布广泛,在河北、天津、山西、上海、河南、湖北、山西等地都有流传。虽然各地所用乐器不尽相同,但大都以锣、鼓、铙、钹等大音量打击乐器为主,节奏激越鲜明,演出场面壮观,艺术风格以气势磅礴、威武热烈见长,主要在各种民间吉庆、典礼场合演奏。 汉沽飞镲是天津沿海渔村一种综合性的民间广场艺术,它集民间音乐、舞蹈、武术于一体,主要流行于天津市汉沽区。汉沽飞镲大约产生于清代...
查看更多
津门法鼓(香塔音乐法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香塔音乐法鼓是民间乐师融和佛、道、礼音乐而形成的为祭祖敬天仪式、大众娱乐、花会表演、庙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演奏的传统音乐,也是老百姓祈福纳祥、驱邪延寿的伴奏音乐,主要流布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 香塔音乐法鼓始创于明天启三年(1624年),由现津西马庄村的贾明枝先师移来,迄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香塔老会建会的宗旨是弘扬佛教,普度为善,为穷苦大众百姓服务。香塔音乐法鼓有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执事队伍、活动道场、内外联络系统,以及的应手乐器齐备。 在当地,香塔音...
查看更多
津门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河西区 法鼓是天津民间花会的重要项目,本系佛教音乐,据传,最早的一个法鼓团体即是大觉庵金音法鼓会。法鼓会乐器由鼓、钹、铙、铬子、铛子等组成,而以鼓为主,居于乐队的中央;钹左钹右,各有七八人;铬子、铛子各二人,都在鼓后。表演时各种手持乐器均需“耍”,并要轮流表演。开始演奏称为“开”,先击鼓数声,继之头钹连敲四声,之后各种乐器按谱齐奏。如是在行会时,则只以铬子、铛子打【常远点】曲牌以整齐步伐。法鼓曲牌约十几套,常用的有...
查看更多
笙管乐(超化吹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新密市 笙管乐一般由管子、笙、笛子、云锣等乐器组合而成,同时配以鼓、铙、锣等打击乐器。主奏乐器管子,古代称为“筚篥”,属双簧气鸣乐器,多以木制,上开八个音孔,前七后一,以质硬的芦苇制成双簧哨子,常以更换大小哨子的方法调定音高。根据管身粗细长短的不同可将它分为大、中、小三种,其中小管音色尖锐高亢,有打音、颤音、涮音、花舌音、滑音、泛音等一系列演奏技巧。在历代宫廷音乐和寺庙音乐中,管子均为主奏乐器,称为“头管”。笙管乐是...
查看更多
笙管乐(建平十王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建平县 笙管乐一般由管子、笙、笛子、云锣等乐器组合而成,同时配以鼓、铙、锣等打击乐器。主奏乐器管子,古代称为“筚篥”,属双簧气鸣乐器,多以木制,上开八个音孔,前七后一,以质硬的芦苇制成双簧哨子,常以更换大小哨子的方法调定音高。根据管身粗细长短的不同可将它分为大、中、小三种,其中小管音色尖锐高亢,有打音、颤音、涮音、花舌音、滑音、泛音等一系列演奏技巧。在历代宫廷音乐和寺庙音乐中,管子均为主奏乐器,称为“头管”。笙管乐是...
查看更多
古筝艺术(中州筝派)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州筝派是我国古筝艺术中四大筝派之一,被称为“中州古调”,主要流布于河南省的南阳市、洛阳市、郑州市、许昌市、开封市、驻马店市等地,以及台湾和港澳地区。中州筝派的形成与河南大调曲子、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密切相关。 筝,古称“秦筝”,始于秦地。随着秦筝传入中原,筝便渐渐用以演奏河南民间音乐。唐代李峤《咏筝》诗中“郑音即廖亮,秦声复凄切”之句便已说明中原筝当时已具有鲜明特点,且能与秦声分庭抗礼。中州筝派一般分“板头曲”(也被称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
查看更多
古筝艺术(山东古筝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菏泽市 筝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古老拨弦乐器,它在各地流行的过程中,与当地民歌、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不同音韵特点和演奏技法的各种地方流派。近代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古筝演奏流派,而以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流派较为著名。 山东古筝乐演奏艺术是全国较有影响的古筝流派之一,主要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市的牡丹区、郓城县、鄄城县及周边地区,聊城市的临清市及周边地区。山东古筝乐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西汉时期当地民...
查看更多
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崇明县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琵琶”二字初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批”和“把”是这一传统乐器的两种演奏手法,相当于今之“弹”、“挑”,器以技名,称作“批把”,后改写为“琵琶”。秦汉至隋唐时期,琵琶是多种弹弦乐器的总称。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琵琶经历了由横抱拨弹到竖抱手弹的转型。唐代是横抱拨弹琵琶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到明清两代,琵琶艺人对琵琶乐曲特别是大型套曲的创编作出了很大贡献,形成许多著名的琵琶演奏流...
查看更多
维吾尔族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伊犁维吾尔族民歌产生、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谷的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巩留县以及周边的乌苏、塔城、阿勒泰和东疆等地区,是维吾尔族民歌的主要组成部分。 18世纪中叶,清朝中央政府为巩固西北边疆,专门从南疆各地迁调来维吾尔族先民,从事屯垦。他们带来各自家乡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结合伊犁及其周边地方曲调,逐渐形成了具有伊犁地方特色的维吾尔族民歌。伊犁维吾尔族民歌植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沃土,伴随维吾尔族人开拓伊犁的生产、生活历史进程,形成了内容丰富、调式多样...
查看更多
维吾尔族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库车维吾尔族民歌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现库车市)的城镇乡村,如县城老城区、伊西哈拉镇、齐满镇、哈尼喀塔木乡、阿拉哈格镇、牙哈镇等,在相邻的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也有流传。 库车是古龟兹王国建都之地,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中亚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龟兹文化。库车维吾尔族民歌是维吾尔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歌舞型民歌,是继承古代西域龟兹乐舞艺术传统,并受到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影响而形成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 库车维吾尔族民歌按照歌词内容、演唱方式...
查看更多
1
946
947
948
949
950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