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流传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皖河、潜河一带的20多个乡镇的孔雀东南飞传说,讲的是东汉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的悲剧故事。两人恩爱情深,但兰芝为焦母所不容,被迫遣回娘家。两人分手时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兰芝回娘家后,其兄逼其改嫁,走投无路投水身亡,仲卿闻讯后也自缢于庭树。 据传焦仲卿故里在潜山县焦家畈,刘兰芝故里在怀宁县刘家山。焦、刘殉情,震动了庐江郡,“家家户户说焦、刘”,在民间广为流传。300余年后,在民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诞生了乐府古诗《孔雀东南...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海孝妇传说是围绕东海孝妇周青产生的种种传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核心流布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此外,还辐射到苏北、鲁南等广大地区。到了元朝,戏剧家关汉卿以东海孝妇为原型创作了《窦娥冤》,唱响大江南北,东海孝妇传说亦随之影响全国。 传说东海有位孝妇名周青,早寡无子,养姑甚谨,孝闻乡里。后婆婆为不拖累孝妇而上吊自杀,小姑却诬告孝妇害死婆婆。太守冤斩了孝妇,致郡中枯旱三年。后任太守到孝妇墓前祭祀,为其平冤,遂天降大雨,当年获得了好收成。东海孝妇传说在西汉...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鬼谷子传说,是关于鬼谷子童年和成名后的系列传说,主要流传于鬼谷子故里河北省临漳县谷子村、诞生地盐食村和周边的几个村落以及磁县东部一带。鬼谷子天资聪慧,博学多才,留下了旷世奇书《鬼谷子》,还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尉缭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鬼谷子传说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鬼谷子出世、鬼谷子打柴、鬼谷子识天书、巧教孙膑等内容。鬼谷子出世讲述鬼谷子母亲王秀芝没出阁时,因吃了花园内水缸边的谷粒而怀孕,被父亲赶出家门,在盐食村南草庵子生下鬼谷子。据传鬼谷子是天宫玄...
查看更多
卢沟桥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卢沟桥传说,是八百多年来在民间口耳相传,围绕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西门外的卢沟桥产生的种种传说,主要流传于卢沟桥所在相关地域,即今天北京市丰台区和永定河流域,随着历史发展,传播地域日渐广泛,更是辐射至全国,甚至远播韩国、日本及新加坡等国家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卢沟桥传说的内容十分丰富,可分为关于卢沟桥来历和兴修过程的,关于卢沟桥典型构件系列的,关于“卢沟晓月”等卢沟桥附属景观的,关于“卢沟桥事变”二十九军血战日本侵略军的,还有与卢沟桥相关联的传说等五大...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陕北民谚是陕北人民用简单易记的口语将生产和生活经验代代相传的口头文学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绥德县,并辐射陕北23个县(区)。陕北位于黄土高原腹部,米脂县、绥德县又位于陕北腹部。米脂县、绥德县的民谚数量多,内容丰富,传播广,在陕北地区具有代表性。 陕北民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遍及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分为普通生活(如“三十里饸饹四十里糕,二十里杂面饿折腰”)、农业生产(如“干锄糜子湿点豆”)、气象时令(如“清明种瓜,人...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闵行区      沪谚是我国几大著名的方言谚语之一。其中心流行区是上海的陈行,故也有人称其为“陈行谚语”。近代以来,第一部地方性谚语集《越谚》于1918年问世后,《沪谚》于1921年在上海出版,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间谚语集,备受学界关注。内容涉及时政、修养、事理、社交、生活、乡土、生产、自然等大类,充满着历代当地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其编纂者胡祖德是上海浦东的陈行人,书中的两千多条谚语主要收集于陈行地区。陈行地区是上海...
查看更多
羌戈大战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汶川县      羌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戈大战》是羌族的英雄史诗。史诗记述了一支羌族先民从西北高原南迁的历史进程中,与原住在岷江上游一带的“嘎”人(戈基人)之间的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从而定居于此的历史。史诗反映了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羌戈大战》长达六百余行,由“序歌”、“羊皮鼓的来源”、“大雪山的来源”、“羌戈相遇”、“寻找神牛”、“羌戈大战”、“重建家园”7个部分组成。   史诗在叙述历史事件和描写战争场面...
查看更多
阿细先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弥勒县      《阿细先基》,又名《阿细人的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创世史诗,口头流传于云南省弥勒县西山地区的阿细人聚居地。由于长诗是由艺人用阿细语创作并演唱,散落于民间,所以长期不被外界所知闻。20世纪40年代,经诗人光未然、语言学家袁家骅先后搜集整理出版,才得以广为外界所知。   诗篇全文约计2000行,由“引子”、“最古的时候”、“男女说合成一家”、“尾声”四部分组成。内容包括阿细人的神话传说(天地万物的起源、自然...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哈尼族碧约人口传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滇南的哈尼族聚居地区,主要在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及红河州、玉溪市的哈尼族碧约人支系聚居的村寨中。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长诗中的两位青年,男为英雄智慧的化身,女为美丽纯真的代表。全诗分为“开头的歌”、“扎斯扎依”、“洛奇洛耶”、“赶街相会”、“秧田对歌”、“串门求亲”、“成家立...
查看更多
目瑙斋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目瑙斋瓦》是景颇族的创世史诗。据有关专家研究,《目瑙斋瓦》最早滥觞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是景颇族先民祭祀天神、太阳神的祭词,长8900行,分为六章。第一章讲述了天地万物的形成及人类的诞生。第二章讲述了景颇族的创世英雄宁贯杜率领天下豪杰改造天地,使土壤肥沃、庄稼生长的奋斗过程。第三章讲述大地洪水泛滥。第四章讲述宁贯杜寻找财富,娶龙女扎圣为妻。第五章讲述景颇族跳“目瑙纵歌”舞的来历。第六章讲述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