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刘一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5月生,浙江省文成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祭祖习俗(太公祭)代表性传承人。刘伯温第二十世裔孙,从小参与当地的刘伯温祭祀活动。1985年恢复太公祭以来,积极参与活动,整理发掘明清祭祀典籍文献,走访在世前辈,逐步完善太公祭仪典。主持修撰《刘氏家谱》,参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基庙(墓)文物保护和“刘伯温故里”建设等一系列以弘扬刘伯温文化为主旨的工作。精心培养太公祭传承人,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查看更多
杨建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7月生,河南省确山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铁花代表性传承人。1956年开始接触打铁花艺人,不断了解打铁花相关知识。1979年拜打铁花老艺人李万发为师。1988年已能独自操作和组织表演,熟练掌握确山铁花表演绝技与相关知识。对确山铁花进行深入挖掘、整理,恢复确山铁花古老的传统特色,包括古代祭祀活动、冶铁秘方,花棚按一元二仪四象五行八卦搭设等,均体现出道教文化特色和古代金属冶炼行业的文化特征,使该项目的传统文化形态臻于完备。20...
查看更多
梁尔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1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隆德县高台)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为梁氏家族秦腔、社火艺术传承谱系中第四代传承人。8岁跟随父亲学习秦腔、社火技艺,12岁已熟记所有传统社火脸谱,担任社火演员。全面掌握高台社火主题情节策划、高台芯子和道具制作、演员装扮、迎神祭祀、现场展演等技术。在传承传统人抬木芯高台社火的同时,引入现代机动车辆做动力和载体,使用钢管代替木芯制作高台社火支架...
查看更多
刘齐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11月生,湖南省涟源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珠梅抬故事)代表性传承人。珠梅抬故事第十七代传人。掌握并能完整演示抬故事全过程,创新抬故事形式,丰富抬故事内容,由传承下来的老式高低桩发展到现在的筒车故事、地故事、夜故事等。组织专家对多个故事和人物的妆容、服装、道具进行挖掘整理,形成了《抬故事资料》。自1980年起,每年组织参与近二十台故事,近几年每年增至四十到六十台故事。开班传授抬故事知识技巧,共培训一千多人次,形成了一支...
查看更多
李阳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6月生,湖南省汨罗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代表性传承人。长乐镇下市街故事会第十八代传人。6岁时便在父亲李端智创作的故事中做小演员,10岁开始跟随叔父李端信学习踩高跷,后师从李耀南、李长根、周金安等民间老艺人。踩高跷的最高纪录达4.2米,并能做出扭、跳、弯腰、后仰等各种高难度动作。同时,还掌握了得胜令、长鼓溜子、狮子滚球、金蛇狂舞、喜鹊噪梅五种打击乐套路和一百四十多个戏剧人物化妆技巧,以及四百多个历史典故...
查看更多
姚汝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11月生,江苏省金坛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金坛抬阁)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受父辈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参与庆祝金坛县公私合营金坛抬阁的出行表演。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为恢复沉寂了五十年的金坛抬阁,努力进行金坛抬阁的资料收集、设计、制作,选拔培训抬阁及鼓乐表演人员,并于2007年7月后组织了《白蛇传》《董永与七仙女》等抬阁的展示、出行。后又通过交流、采访,不断发掘金坛抬阁的文化内涵,重新设计、制...
查看更多
郝来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8月生,山西省代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峨口挠阁)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民间艺术,5岁开始登挠阁,8岁跟随老艺人郝喜官学习挠阁制作和各种表演技艺,十八九岁开始挠阁表演。能绑挠阁架、扎花草,懂八音,会指挥,扭挠阁步子轻盈、张弛有度,套路较多。多次带队参加各种旅游节、文化艺术节展演。多年来,一直以饱满的热情从事挠阁活动,成为峨口挠阁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每年元宵节期间上阵参加表演,空闲时间指导新人学...
查看更多
高裕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6月生,山西省万荣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色)(万荣抬阁)代表性传承人。18岁高中毕业后进入村文化剧团,负责道具制作及节目编排,开始对抬阁艺术进行研究和道具制作。1985年后,负责春节社火表演,其间拜老艺人王殿杰、王义平为师,投入到抬阁艺术学习、改进中来,并先后制作出许多别具特色的抬阁精品。作品构思新奇、设计大胆、制作精巧,节目推陈出新,曾带领西村抬阁队伍参加运城关帝庙会、北京龙潭庙会展演,均获金奖。每年...
查看更多
加火加木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2年4月生,青海省海晏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海湖祭海代表性传承人。父亲是一位藏族民俗研究者。早年在父亲的引领下专注于藏族的民风民情,尤其对于青海湖祭海情有独钟,立志尽自己所能传承和弘扬青海湖祭海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1982年9月,在白佛寺剃发出家,系统学习藏文历史、宗教源流史等,并且开始青海湖祭海保护工作。为系统了解青海湖祭海习俗,走访、整理与祭海相关的历史知识、仪规、经文等,并撰写《祭海》一书,全面介绍青海湖祭海的历史渊源...
查看更多
张庆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4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信俗(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欢音乐,自学笛子、二胡、扬琴、板胡、手风琴等乐器。1983年跟随父亲学习青苗水会音乐,掌握单曲道教乐曲“三嚷嚷”的演奏。1985年至1989年参加莲花山青苗水会,跟随赵世平学习青苗水会的仪规。1996年恢复了古取水程序,还将关煞取水偈语、献水神赞等内容整理汇集成三本毛笔手抄本。丰富道教音乐“三嚷嚷”演奏,增加了《担水曲》等五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