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2 星期二 农历六月廿八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67)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8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5)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姜俊贤:让全聚德薪火相传的人
2008.07.21
人物
姜俊贤:让全聚德薪火相传的人 对大多数京城百姓来说,姜俊贤这个名字是陌生的,可若要提起“他的买卖”――全聚德,相信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年前,当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在央视一套热播,全国观众曾迅速掀起一个品尝全聚德烤鸭的“高潮”;2007,从上半年前门老店的“封炉、存火”歇业整修,到下半年股票上市、改用“电烤炉”,全聚德一直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相比起全聚德的大名,它的掌门人姜俊贤是低调的、务实的。走近这位优秀企业家、一个代表国家接过中华老字号薪火...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不容忽视
2008.07.18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不容忽视 最近,一位朋友向记者提出个问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寿山石呢,还是寿山石雕?” “当然是寿山石雕了”,记者耐心地向他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是各民族世代相承的
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包括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跟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寿山石雕就是福州地区所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技能。” “那么,如果哪一天没有了寿山石,还会有寿山石雕吗?” 这位朋友紧...
查看更多
陈氏太极拳的前世今生
2008.07.18
资讯
陈氏太极拳的前世今生 ――记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 洋学生学打太极拳 6月14日,是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从河南省温县大山深处走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如今爱好者已遍布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2.5亿人,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武术运动。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
的一种符号象征,陈氏太极已经成...
查看更多
陈氏太极拳的前世今生
2008.07.18
专题报道
陈氏太极拳的前世今生 ――记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 洋学生学打太极拳 6月14日,是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从河南省温县大山深处走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如今爱好者已遍布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2.5亿人,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武术运动。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
的一种符号象征,陈氏太极已经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从大山深处到风靡世界 “我会做一名最...
查看更多
黄河号子申遗之后的保护之困:年轻人不愿意学
2008.07.18
专题报道
黄河号子申遗之后的保护之困:年轻人不愿意学 孟州黄河河务局职工在孟州黄河风景区表演黄河号子中的“土锇号子”黄河职工打着手锇练习喊唱抢险号子 2007年3月5日,黄河号子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其保护之路的开始。事实上,尽管剪纸、泥塑、雕刻、木偶、花鼓灯、黄河号子、原生态民歌演唱等相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存在空间却日渐狭窄。黄河号子第三代传人李富中...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互动
2008.07.14
论坛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互动 吕品田 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下,有着出口创汇优势的工艺美术为国家赢得了支持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巨额外汇。在工业生产力尚且薄弱的岁月里,工艺美术以综合实用性和审美性的价值创造,为满足社会需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在宣传新中国的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现代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飞速发展,工艺美术的特殊经济地位也就此失落...
查看更多
地震灾区“非遗”保护重在修复基础
2008.07.14
其他新闻
地震灾区“非遗”保护重在修复基础 汶川大地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触目惊心,使得本来就十分紧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雪上加霜。这同时极大地唤起人们对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特别是饱受大地震危害的羌族文化,更成为关注的热点。文化部和受灾省、市(州)、县各级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机构都紧急行动起来,先后在北京和成都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议,四川省文化厅迅速组织专家制定了《四川省汶川地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恢复重建规划纲要》、《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
查看更多
福建土楼、江西三清山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08.07.14
其他新闻
福建土楼、江西三清山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近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中国“福建土楼”与江西三清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功入选世界遗产的“福建土楼”,由永定、南靖、华安的“六群四楼”共四十六座土楼组成,包括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 专家们指出,“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
查看更多
中国戏曲园地一朵奇葩――评剧
2008.07.14
专题报道
中国戏曲园地一朵奇葩――评剧 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
的代表,它包括300多个声腔剧种,评剧是其中影响最大剧种之一。评剧亦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它流行于中国华北、东北以及其他地区。 中国的冀东唐山,北靠长城,南临渤海,水陆交通发达,为近代工业之都。评剧就诞生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大地。自诞生百年来,评剧以其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姹紫嫣红的戏曲百花园,评剧堪称一朵绚丽的奇葩。 滦河两岸的冀东大地上,勤劳...
查看更多
宜兴紫砂陶的塑器形体特色及制作
2008.07.11
专题报道
宜兴紫砂陶的塑器形体特色及制作 江苏省宜兴的紫砂陶器已广泛被人们所了解,尤其紫砂茶壶,以其传统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受到使用者的喜爱。大江南北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一个本属于民间陶器工艺品种却具有如此的生命力实属罕见。紫砂壶的面世赋科学的、历史的考证始于明代中期(公元1506年),由于饮茶方式的改变和紫砂陶土材料的发现利用而产生。我国宋明时期的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具有文化特征的造型和设计都有突破性的变革,加上后来舶来...
查看更多
1
717
718
719
720
721
7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