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摘 要: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国际社会对口头/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文化表达与民众实践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这长达30年的历程背后,人们关于“人类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重视和共识,也随着概念化过程的不断拓展而得以深化。因此,从概念到实践...
查看更多
古羌舞风
2008.10.15
论坛
古羌舞风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 杨莉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使四川羌族文化生态区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只要还有羌族文化传承人的存在,全国唯一的羌族“原生型”民间舞蹈文化就会在“复制性”的家园(重建后的自然牛活环境)中“原汁原味”地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因为羌族是一个原始文化痕迹留存相对完整并仪靠口传身授的民族,所以羌族的民间舞蹈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原生“体态符号”的形态。    一、羌族民间祭祀舞蹈“布兹拉”    (一)“布兹拉”与“释比”的...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特点及其对世界可能的贡献 乐黛云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均衡发展的多元文化的世界,我们就应该有更深刻的文化自觉,同时对世界各地的文化更加了解,对于他种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描述,也要更加了解。这对于在全球化时代欣赏其他文化,与之共存并交互作用,十分重要。只有充分把握自己文化的特点,对其加以现代思想的创造性诠释,并增强对他种文化的理解和宽容,才能促成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共存,互相对话沟通,形成全球性的文化多元格局。  人类历史上空...
查看更多
论坛
灾区重建过程中如何避免羌文化的终结?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苑利    文化需要载体,而载体的丧失,很容易导致相关文化的终结。所以,在许多城市改造过程中,都会有人因传统建筑、历史街区被毁而提出遗产保护问题。随着5•12汶川地震后灾区重建问题的提出,人们也会提出类似问题:随着地震对传统建筑的破坏,以及有可能随之而来的灾后重建过程中伪建筑的泛滥,传统的羌文化,是否会真的遭遇终结?这是每个参与灾区重建的遗产守望者们都不能不关心的问题。由于刚刚到达灾区,了解情况十分...
查看更多
论坛
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抢救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巫允明    能来参加“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我十分激动。为大家所共有的为汶川大地震所造成人员伤亡和文化遗产破坏而痛心、为各方群策群力共同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与行动而感动,也为能在地震发生后的第19天就召开“如何抢救羌族文化遗产”的座谈会而激动外,还有因我在从事长达30多年的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研究过程中,羌族祭祀与舞蹈文化的丰富、古朴与俊美,却始终少有宣传与重视,至今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论坛
 在保护中传承民族民间舞蹈,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刘  丽  近年来,云南省借助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优势,大力发展舞蹈文化产业。通过商业化运作,舞蹈文化产业以越来越成熟的市场定位在推介云南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与旅游文化之间的双向效应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地方旅游文化中的重要项目,既有利于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同时又适应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宏观而言,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与旅游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双向效应――地方民间舞这一文化特...
查看更多
论坛
 让村落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水之源” 杨福泉  作为各民族文化的载体,村落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养育和传承至关重要,没有这些文化的载体,就谈不上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谈不上各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  一  村落是人类群体生活、居住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区域单位,是人类由游牧狩猎社会走向原始农耕畜牧业所产生的一种定居形式。在世界上,差不多每一个种族和民族都经过村落社区阶段。即使到了现代,村落也是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重要区域形式。只是社会关系和活动形式已...
查看更多
论坛
 武术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峻 骧         经过中国奥委会努力,国际奥委会同意将武术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中国武术界把这件事视为武术正式进入奥运会的“万里长征第一步”。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借助奥运会这个表现舞台,它的内涵和魅力将会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武术文化爱好者。    中国武术是我们民族经过数千年自我锤炼创造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所谓武术,绝不单纯指人们在争斗中简单的击打或自卫动作、挥拳舞棒,有武而无术。中国武...
查看更多
论坛
  30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何星亮         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遗产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民族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改革开放30年来,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和政...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保护在我国所遭遇的特殊语境 方李莉      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远未走出贫困,他们的想法是和当年的鲁迅一样,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一切阻碍生存发展的传统文化都要被抛弃。  “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从英语国家翻译过来的外来语。如果我们将它放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来理解,就会发现这一名词虽然很新鲜,但其内容并不新鲜,只是在不同的年代和时期,其表达的术语及语境不一样而已。今天我们称其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