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和“浙江省濒危剧种守护行动”,扎实推进浙江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浙江传统戏剧,让浙江58个传统戏剧“活起来、传下去”,今晚8点,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承办,台州市黄岩区文化和广电旅游局、台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执行承办的2022“浙江好腔调”全省传统戏剧展演在台州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陕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作为联合申报项目之一,继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之后,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至此,陕西共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1项、省级67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8人、省级581人,各类非遗展示、传习、陈列场所1200多个,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2月26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关于公布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省级示范点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省级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各地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党组审定,认定达到省级示范点标准的浏阳市陈继武菊花石公馆等20家非遗工坊为2022年全省非遗工坊省级示范点,长沙县金井镇等20个非遗村镇为2022年全省非遗村镇省级示范点,雨花非遗民俗艺术特色...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文明的见证,是千百年来人们日常生活的结晶,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本届非遗大会,将传统技艺重新激活,打开了我们对传统艺术新的想象空间。传承和创新能够让文化更鲜活、更生动,更有价值,历经千年、历久弥新。 12月26日晚,第六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开幕式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隆重举办,自此,为期三天,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保定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联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的通知 晋政办发〔2022〕10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12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设区市(韩城市、杨凌示范区)文化和旅游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定,聚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陕西文化自信自强目标,加快推进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专题调研、征求意见、专家论证、规范...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设区市(韩城市、杨凌示范区)文化和旅游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定,聚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陕西文化自信自强目标,加快推进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专题调研、征求意见、专家论证、规范...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2月23日,河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研究河北省贯彻落实意见。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主持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思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针对性、指导性。河北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做好非遗工作,对于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要聚焦重点任务...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在闲暇之余做点苗绣赚些钱,还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举多得。”在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绣娘田茂媛说,自己会技艺、能设计,生活过得红红火火。当地积极建设松桃苗绣非遗工坊,让4800余人学会技艺、居家就业。 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支持地方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目前,已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