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要闻
陕北,一片神奇而迷人的土地,一个充满历史与故事的地方,黄土是她的肌肤,沟壑是她的皱纹,这里没有江南的烟雨朦胧,没有华北的沃野千里,有的是广袤无垠的黄色海洋,千沟万壑的厚土高原。黄天之下,河流之间,嘹亮高亢的歌声响彻每个角落,陕北民歌,一首首劳动人民的号子,一曲曲经久不息的歌谣,用最独特的旋律、最直接的语言,诉说着陕北人民的故事。 12月27日,在北京举办的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榆林·陕北民歌展”上,铿锵高昂的陕北民歌...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2月29号,“潮起湘江·幸福洋湖·相遇非遗”2023年湖南非遗旅游迎新集市在长沙洋湖水街开幕。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袁悦平、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张帆、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邱国祥、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付胜龙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袁悦平为全省首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单位授牌 活动现场,发布了《湖南省首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该目录重点选取了一批具有典型湖湘文化特色的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和在国内外具...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火草纺织技艺、彝族刺绣、白族扎染、阿昌族织锦、元谋泡果、德昂酸茶、水酥饼、竹园红糖……12月30日,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23民族赛装文化节——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系列活动“非遗雅集”在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开展,众人都夸这个“集市”太好逛。 “非遗雅集”上,来自全省16个州市的文化企业,采用“动态展演+静态展示”“现场体验+线上直播”“非遗文化+旅游景区”等形式集中展示展销非遗文创产品,彰显非遗之美。此...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 12月28日,省文化馆一楼悦美空间里张灯结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江苏省文化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南通市非遗保护中心、南京市秦淮区业亮灯彩制作中心协办的“猜灯谜 赏非遗 贺新年”——江苏非遗迎新年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整场活动,“龙”元素贯穿始终,汇集了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老虎鞋、绳结、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南京剪纸、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泥人等众多...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西拥雁荡山,面朝瓯江,千百年来无数能人巧匠在这片热土上精雕细琢,孕育出了细纹刻纸、黄杨木雕、龙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19项、市县级165项。为了让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服务于城乡发展,乐清市近年来着力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积极建设和拓展非遗阵地,让非遗更好地乐民、惠民、富民,推动非遗高质量发展。 与时代同行,让非遗更具吸引力 随着温州市轨道交通S2线的开通运营,乐清市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 淮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锣鼓走进合肥 人防工程变身历史文化街区,淮南城市历史文化活态传承有了新表达。在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通过对1952年淮南建市时的城市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的复原,淮南市打造了1952历史文化街区,使得老城市的格局得到延续,让市民和游客在街区里进行文化寻根。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并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12月28日下午,山西非遗青年实践系列活动校园行启动仪式在山西师范大学举行。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少卿,团省委副书记陈锴出席仪式,山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志强致词。 本次活动由团省委、省文旅厅、省学联、山西师范大学共同举办,旨在通过搭建丰富的非遗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引导青年学生充分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2月29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知,认定淄博市陶琉国艺馆等13个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名单 淄博市陶琉国艺馆 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街区 烟台市非遗体验馆 中国龙口粉丝博物馆 潍坊十笏园非遗空间 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东平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 文登金长林花...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长三角地区丝竹音乐的统称,是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南丝竹的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蕴藉含蓄,包含追求谦和、人际和谐的人文内涵,深具实践和理论研究价值。 为了更好地推广江南丝竹,12月27日下午,以“丝竹清韵 海上雅集”为主题的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迎新音乐会在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东剧场隆重举行。音乐会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非遗保护中心,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地方独特地域环境和文化风俗,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