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宁波打造“非遗特色小镇”
2017.05.12
专题报道
前童元宵行会(摄影:缪军) 横溪朱金漆木雕工艺(摄影:陈科峰) 北仑区梅山街道非遗展示活动(摄影:郑顺尹) 石浦镇开洋、谢洋活动(石浦镇人民政府供图)高桥镇以梁祝传说为主题的风筝展示活动(梁祝公园供图)梁弄大糕(梁弄镇人民政府供图)龙山镇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传习活动经过7天的公示,浙江省宁波市文广新局于4月24日公布了首批“非遗特色小镇”创建单位,宁海县前童镇、余姚市梁弄镇等7个小镇获得创建资格。“非遗特色小镇”是什么?宁波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
查看更多
擦亮中华老字号 百年“质”造底蕴是否找到新着力点
2017.05.11
专题报道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图片说明: 图①:狗不理包子制作师傅邢素梅在捏褶花。 龚相娟摄 (人民日报) 图②:沈广隆剑铺的铸剑人正在雕刻剑身上的零部件。吴楠摄(人民视觉) 图③:沈广隆剑铺的铸剑人正在打铁,为铸剑做准备。吴楠摄(人民视觉) 图④:沈国兴在制作高级定制的黄金凤冠。励漪摄 (人民日报) 图⑤:于葆墀在去除枳壳的瓤。贺勇摄 (人民日报) 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而历史悠久传承绵长的“老字号”正是我国
传统文化
的品牌结晶...
查看更多
守护非遗传承文化根脉
2017.05.10
专题报道
五一期间,郑州市金光农民花卉创业园里热闹非凡,捏面人、皮影戏等40多个非遗展演项目吸引了众人围观。 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辰,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老传统、老技艺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传承、发展遇到了困难。随着河南省政策、资金、法律等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完善,非遗保护传承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大力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 今年河南省正式启动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消息一传出,新郑市耿坡村的耿氏制香传人耿发旺感慨地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
查看更多
节气之魂在于“立”
2017.05.05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季节的第一个“立”,无论是立春、立夏还是立秋、立冬,在古代都有特定的纪念仪式。通过这些活动提醒人们到了不同季节该有不同的农事活动和民俗,这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期规律的体现。“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植物越发枝繁叶茂,雨水多、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烈,农民早晚都要忙碌,春天播种的庄稼陆续出苗,冬小麦已经开始灌浆,浇水、拔草、除虫、防害,一刻不得闲。 虽然二十四节气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很...
查看更多
活在节气里 品在立夏时
2017.05.05
专题报道
一堂自然课,孩子们通过看、听、动手、品尝四种方式,多方位了解了节气的真实模样。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凝聚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道理。节气于殷商时期就已出现,形成于秦汉,到了西汉,二十四节气便已完备。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国人一直活在二十四节气里,身在其中,从未远离,它早已融入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生活细节里。自...
查看更多
“大匠精髓——中国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精品展”在迪拜开幕
2017.05.03
其他新闻
原标题:李凌冰总领事出席“大匠精髓——中国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精品展”迪拜开幕式 5月1日,由迪拜文化艺术局和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共同举办的“大匠精髓——中国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精品展”在迪拜创意园区拉开帷幕,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李凌冰、副总领事王振山、迪拜文化艺术局局长赛义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以及意大利、保加利亚、泰国、土耳其等国驻迪领团代表100余人出席活动。 李总领事在致辞中表示,此次...
查看更多
缩短非遗与生活的距离
2017.05.03
专题报道
孙绍波 画 承载着上海人记忆的大世界,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成为了沪上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阔别14年的上海大世界重新开放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一些现场表演更是邀请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名家。然而,在观众们大饱眼福之余,我们也期待着大世界能够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场所之一。 作为朵云轩木版水印雕版的中坚力量,李智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来到大世界进行现场技艺展示。作为一名曾经雕刻过巨幅木版水印《群仙祝寿图》中所有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名家...
查看更多
惠安探索非遗传承保护的产业化推进之路——文化的觉醒 产业的蝶变
2017.05.02
专题报道
木雕《白云深处》南派布袋戏(摄影:陈峻峰)惠女风情表演中,小惠女与大人一起搓丸子(摄影:陈起拓)匠心独运的石雕作品(摄影:庄德平)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摄影:林细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更是当代生活的底蕴和滋养,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的创意资源宝库。惠安置县千年,拥有一大批灿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建构,既有名扬海内外的石雕、保存千年的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精致独特的惠女服饰,又有惠安木雕、惠安...
查看更多
让传承成为一种活法
2017.05.02
专题报道
本周的关键词是传承。这周被艺术界热议的除了贝聿铭百岁生辰和辛迪·舍曼、克里·詹姆斯·马歇尔、大卫·阿贾耶三位艺术家登上“《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百人榜”外,还有不少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如“非遗进清华暨佛山传统工艺振兴论坛”将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举行,“民间非遗传承人走进大学校园”等活动。 日前,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对于非遗的传承,很多是依托于过...
查看更多
西藏“非遗”生产性保护实现双赢
2017.04.28
专题报道
原标题:西藏“非遗”生产性保护实现双赢 文化传承有抓手 脱贫致富有路径 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拥有数百项国家与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精巧绝伦的手工艺品、历史悠久的藏医藏药……但长期以来,许多“非遗”产品不被市场认可,使得传统技艺陷于传承困境。 2012年,西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在西藏林芝市率先试点。这个项目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模式,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产品定位为富有西藏特色的文化产品,打开市场的同...
查看更多
1
374
375
376
377
378
47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