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高密“非遗”传承人:异域寻“灵感” 致力传统“手艺”走向国际
2017.02.22
专题报道
具有吉祥、富贵、招福、招财等寓意的剪纸作品。沙见龙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齐秀花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聂臣希的鸡年春节没能在山东高密同家人一起欢度,而是为了让自己的非遗“手艺”走出国门“奔波”在瑞典,展示着传统的中国民间非遗技艺。 山东省高密市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高密不仅民间艺术的品类繁多,还有可以冠绝的特技,其中扑灰年画、剪纸和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三绝”。齐秀花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剪这些形状、姿...
查看更多
青海率先启动格萨尔文化传承人数据库建设项目
2017.02.21
其他新闻
近日,青海省正式启动格萨尔文化传承人数据库建设项目,项目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现代传播手段,“活态”保护和传承格萨尔文化,改变“人亡艺绝”“艺随人亡”的局面,将极大地推动格萨尔文化在信息技术时代的抢救保护工作,弘扬中国优秀民族
传统文化
。此项目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家格萨尔文化数据库。这是记者2月17日从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了解到的。传承人是格萨尔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者和保护者。抢救性发掘记录、数字化整理保护是目前格萨尔文化保护传承不可...
查看更多
大方漆器技艺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化”才能更好传承
2017.02.20
专题报道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贵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指导学徒制作漆器 从生漆收割、胎坯制作到漆器形成,全部50多道工序、80多个生产环节,都需手工完成。其中,纯大漆和皮胎等工艺是大方漆器所独有。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贵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制作漆器 大方漆器,是贵州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明、清时期,大方漆器就被选作“贡品”,也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陈设品及精致器具流行。 据大方史料记载,大方漆器的生产始于明朝洪武...
查看更多
穿越千年的釉彩之光——洛阳唐三彩的前世今生
2017.02.20
专题报道
唐三彩载丝驼 资料图片高水旺唐三彩作品《中国梦》 资料图片 “真漂亮!”“丝路幻彩——洛阳博物馆藏唐三彩精品展”近日正在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展出,50余件唐三彩精品文物集体亮相,让四川观众大开眼界。这是洛阳唐三彩第一次登陆蓉城,亮相四川。洛阳唐三彩的每次“出访”,都会在当地掀起一阵“三彩热”。“唐三彩到底是什么陶器?”“三彩究竟是哪三种颜色?”“唐三彩是怎样传承,又是怎样创新的?”鸡年伊始,记者来到古城洛阳,探赜索隐,穿越千年的时光迷雾,寻觅“唐三彩”的...
查看更多
锻造“非遗”保护的经典范式
2017.02.17
专题报道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首要的任务应当是保护、传承,而其关键词应当是“原汁原味”。2016年,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来说是一个成果丰硕之年,尤以《昆曲艺术大典》的出版,并于年末惊艳现世,成为年度收官的亮点。《昆曲艺术大典》的编纂始于2004年,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至今恰满12年——一个小轮回,终于功得圆满。作为始终投身其中的主要干事之一,此刻本可以卸下重负,细细品味积郁在心的万千感慨,不意被《昆曲艺术大典》出版引起的热烈反响所推动,旋即进入了《昆曲艺术大典...
查看更多
留住深藏在磁带中的文化记忆访“音视频修复与评测”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2017.02.16
专题报道
【实验室里的“文化+科技”】 “贴上条形码、放进清洗机、强化抗拉系数、进行数字化转化……”在北京东北五环朝来高科技产业园的一座灰色建筑里,身穿白大褂的音视频修复与评测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三年来,他们与光阴赛跑,用技术手段修复了一批又一批老磁带、老唱片、老录像带,不仅让模糊的声音和影像完好如初,还通过数字化转化让深藏在磁带、唱片、录像带中的文化记忆得以永存。近日,记者走进该实验室,近距离观察了音视频修复的过程,深切体会到技术进步对于抢...
查看更多
秦腔薪火照秦川
2017.02.16
专题报道
秦腔《游西湖》 傍晚七点,古城西安灯火阑珊,城墙根儿的空场上,马扎、板凳已经支好,梆子、板胡悠悠操起,站在一旁的票友们饮上一口茶,准备开唱今晚的大戏。 三十公里外的咸阳,已经收工的出租车司机不忙着回家,把车停在路边,掏出手机准备拨通热线电话。 七十公里外的武功乡下,吃过晚饭的乡党们聚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收音机沙沙作响,在夜空中搜寻着那熟悉的电波。 三秦大地,城乡村镇,每个夜晚都为同一个声音守候,守候一个叫做杨铭的主持人,守候一个开播...
查看更多
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2017.02.14
通知公告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5年来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总结有效做法和经验,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各方切实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责任,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为便于社会公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促进不同地区的交流学习...
查看更多
春联里的书法思考
2017.02.13
专题报道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春联则一直都是中国春节的标配。 中国民间写春联的习俗源自五代晚期。清代学者梁章钜《楹联丛话》指出,中国最早的新春楹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撰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之后,新春张贴春联渐渐流行开来。而书写和张贴“福”字,又是中国
传统文化
中祈求来年好运的重要仪式。在《说文解字》中,福、禄、祯、祥等可以互训,都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生活幸福的期盼。 今年春节前后,北京颐和园、上海外滩等大小城市,人...
查看更多
欢天喜地闹元宵
2017.02.13
专题报道
贵州省锦屏县隆里古镇的“花脸龙”舞龙队在乡间巡游(摄影:王道东)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又是一年元宵时,各地别出心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描绘出一幅欢天喜地闹元宵的人间喜乐图。 北京 龙腾狮跃闹元宵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元宵节期间,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组织的“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系列活动继续上演。正月十五,在苏家坨镇前沙涧的“龙腾狮跃闹元宵”花会踩街活动中,来自各行政村、居委会、驻镇部队的27支花会队伍...
查看更多
1
383
384
385
386
387
47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