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其他新闻
 中国出席亚太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    中国文化报记者何静报道:1月14日,亚太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斐济、菲律宾、不丹、越南、蒙古、印度等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出席了本届研讨会。  亚太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由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承办。本届研讨会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条约框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共同探讨今后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亚太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流传千年不绝 独特的“央移”记谱法  2009年12月27日晚,流传千年不绝的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展示――来自四川阿坝州壤塘县藏哇寺的32位高僧,以吹奏、敲打、唱念、舞蹈、赞偈、手印、供养等多种形式,完成了由恭迎、沐浴、皈依、礼赞、和乐构成的完整的梵乐套曲。整个展示古朴庄严,乐声清澈流畅,堪称“千年不断的活态传承,佛法智慧与慈悲的绽放,雪域高原的原生态艺术”。此前,这个古乐展示团应中华文化促...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更趋理性          中国壮乡百色靖西县,被誉为“绣球之乡”,然而,如今已很难找出会用“堆绣”绣出栩栩如生立体画的绣手;在舞台上表演“四五人千军万马,六七步穿州越国”壮乡提线木偶戏的,只剩下了平均年龄50多岁的老人们;崇左宁明县,民族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也遭受着风雨的剥蚀……     幸运的是,2009年,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脆弱”引起了世人的警醒,对它们的保护与传承开始趋向理性:靖西县绣球协会称将尽快把“堆绣”手艺传给年轻人;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开花还需土壤沃       年终岁末,记者来到运河之乡山东枣庄市的台儿庄,观看了一场运河花鼓戏,欢快、幽默、风趣、奔放的表演,融合了北方豪迈之气和南方婉约细腻,领略到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环顾整个戏场,观看者多是白发老人,年青人寥寥无几。戏迷张春生老先生感叹:“我是看着花鼓戏长大的,我们老了,花鼓戏也老了,当年‘万人空巷 "的盛景难以再现!”     在鲁南,柳琴、梆子、茂腔、快书、吹鼓乐、灯戏……这些“非遗”几乎都遭遇到同运河花鼓同样的命运。“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开花还需土壤沃   年终岁末,记者来到运河之乡山东枣庄市的台儿庄,观看了一场运河花鼓戏,欢快、幽默、风趣、奔放的表演,融合了北方豪迈之气和南方婉约细腻,领略到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环顾整个戏场,观看者多是白发老人,年青人寥寥无几。戏迷张春生老先生感叹:“我是看着花鼓戏长大的,我们老了,花鼓戏也老了,当年‘万人空巷"的盛景难以再现!”   在鲁南,柳琴、梆子、茂腔、快书、吹鼓乐、灯戏……这些“非遗”几乎都遭遇到同运河花鼓同样的命运。“非遗”到底“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莫让庐剧等“非遗”困惑中迷失   谈起6年来为自己编写的庐剧剧本寻求公演经费的经历,74岁的李光林脱口说出了三个死:累死、急死、烦死。6年中,小到街道社区的文化站,大到市区的文化局,他跑了40多遍,全都无功而返。有关人士认为,由于人才流失严重,列入我省首批“非遗”名单的庐剧在传承、创新方面面临巨大困难。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我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我省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并逐渐形成了3个流派。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西藏自治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406个         记者近日从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通过普查发现,目前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06项。而藏戏这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也成功入选了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我区开展了民间文化遗产的大规模普查、搜查、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编辑出版了《中国戏曲志·西藏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等7大文艺集成志书,发行民间文艺研究专...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专家学者谈中国书法“申遗”成功:保护比申遗更重要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廖翊)今年9月30日,中国申报的书法等22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25日联合在京举行座谈会,就中国书法“申遗”成功后的发展与出路进行交流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肯定中国书法“申遗”成功的历史意义。一致认为,书法的保护比申遗更重要。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说,中国书法经过3000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市场惨淡 后继乏人 转让经营权 木版年画路在何方?          临近岁末,关于年画的话题又多了起来。11月20日,天津美术学院举办“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展”和“岁时纪胜――中国民间年画艺术展”,展出了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杨家埠、四川绵竹等“年画四大家”,以及河北武强、云南大理、安徽徽州、西藏拉萨、台湾台南等地的年画。主办方希望借此展览使更多的人关注木版年画,珍视身边的传统文化。    另一则关于木版年画的消息,让人喜忧参半。在广东佛山,由于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古剧场是古典戏剧艺术组成 最好保护是合理利用    韩   生    古剧场作为文物建筑,不同于收藏在博物馆内的古玩字画,其价值需要借助演出来体现。把戏曲经典搬到古剧场上演,可说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意义不仅仅是恢复古代演剧方式。        人们如今越来越认识到,一座城市的文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的演出艺术上。上海近年来兴建了不少现代化剧场,文艺演出日益繁荣;但我们同时应当思考:在现代化剧场之外,上海几个古剧场的潜力挖掘是不是大有可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