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8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70)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90)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八闽千姿:古老南音千年传承
2009.10.13
其他新闻
八闽千姿:古老南音千年传承 南音(泉州弦管)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起了福建泉州各界及至中国文化界、音乐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为流传千年的“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赢得国际认可感到由衷的自豪,同时也积极进言献策,热议南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十二日上午八时许,泉州各个区县南音社团组队齐集古城泉州,以规模盛大的民俗踩街、典雅优美的南音名曲和唱出自家的看家曲目,共同庆祝南音“申遗”成功。 当天上午十时,南音入选“非遗”庆祝大会在泉州南音艺苑举行...
查看更多
江西赣傩表情:解读华夏古基因
2009.10.13
专题报道
江西赣傩表情:解读华夏古基因 古朴神秘的石邮傩舞 石邮傩舞八位表演者中的六位,左起第四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会武 傩,亦称“大傩”,起源于我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巫文化,意为“迎神赛会,驱逐疫鬼”。江西便是傩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之一,赣傩可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在一千多年前其影响就已经传播到了东亚,除宫廷傩已消失外,几...
查看更多
傩舞: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2009.10.13
专题报道
傩舞: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傩戏表演 表演会手舞 存孝打虎戏 单鬼抽肠子傩舞戏 关羽傩神像 傩舞,在永靖俗称“七月跳会”,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宗教祭祀活动,成形于明朝,是我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傩文化最古老的源头。近年来,永靖县努力挖掘、传承、弘扬傩舞戏这一民间...
查看更多
海南船型屋:黎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2009.10.13
专题报道
海南船型屋:黎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玉龙岭脚下躺着的黎族优秀建筑技艺的载体―――81间保存完整的船型屋,一度吸引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学者、画家和摄影师前来采风。白查村这个地处偏僻的小村庄,近几年也因船形屋的存在而打破了以往的平静。 因信息闭塞,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喜讯,并未在村里广泛传开,白查村平静如故。 “保护是必须的,但船型屋具体保护方案迄今仍未出炉。”江边乡党委书记张志强透露。 船型屋是黎族智慧...
查看更多
杨柳青年画――在濒危与繁盛间跋涉
2009.10.12
专题报道
杨柳青年画――在濒危与繁盛间跋涉 邢宇皓“刻版”是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的第二道工序,工艺十分考究。图为杨柳青年画的四位传承人之一王文达老人正在用刻刀小心翼翼地雕琢木版。“套印”位于“雕刻”之后,是杨柳青年画制作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是手工“彩绘”,它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 编者按 从辟邪、祈福脱胎而来的年画,已经伴随中国人走过了漫长的岁月。随着现代化中国向农耕社会告别,年画传统也日渐式微...
查看更多
被误解的景泰蓝
2009.10.12
专题报道
被误解的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多穆壶,清乾隆,高5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景泰蓝象耳圆形香炉清代景泰蓝编织保暖壶明宣德景泰蓝龙纹大盖罐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反而对景泰蓝的认识偏低。虽然我们承认它的贵重,但不认为它在审美上有多高。这种认识源于文人,文人认为景泰蓝太花哨了,不含蓄,所以对其评价一直不高。曹昭就说它俗得要死,“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由于过去文人的这个态度,我们一直对景泰蓝的认识不高,导致其大量流往欧洲。 解放后,对景泰蓝不加重视...
查看更多
北京牙雕艺术期盼再度辉煌
2009.10.12
专题报道
北京牙雕艺术期盼再度辉煌――访北京象牙雕刻厂董事长肖广义 图1:1956年1月15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切接见了北京牙雕老艺人杨士惠。 图2:杨士惠牙雕作品:四季争艳 图3:杨士惠牙雕作品:夜游赤壁 图4:北京牙雕作品:飞夺泸定桥 图5:陈列于联合国的北京牙雕作品:成昆铁路 图6:肖广义先生近影 作为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产品,北京的象牙雕刻犹如一枝璀璨的奇葩,在长达数百年的岁月里,数度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成为中国人的骄傲。然而,由于诸...
查看更多
智化寺京音乐,坚守传统五百六十年
2009.10.12
专题报道
智化寺京音乐,坚守传统五百六十年 揭开“智化寺京音乐”神秘的面纱 笙管悠扬、锣鼓清越……初为优雅的《清江引》、后为神圣的《三皈赞》,回荡在首都图书馆“乡土课堂”讲座现场,声声震动着听众的心扉。这是“智化寺京音乐”在申请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成功后,首次揭开神秘高贵的面纱,走到京城普通百姓的身边。 一位年轻...
查看更多
谁能堪当传承者――昆曲生命的延续探踪
2009.10.12
专题报道
谁能堪当传承者――昆曲生命的延续探踪 著名的业余昆曲团体――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昆曲研习社每周都会举行或大或小的昆曲表演活动,今年寒假期间又组织高校学生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昆曲的表演活动并进行相关讲座和研习,许多大学生、研究生都兴致勃勃地参加,欣赏包括《思凡》、《瑶台》、《游园惊梦》等昆曲折子戏。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加演出的大学生们都表演得非常投入,到场欣赏演出的同学则一个个表现出痴迷、陶醉的样子。“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查看更多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百年昆曲的三篇断章
2009.10.12
专题报道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百年昆曲的三篇断章 题记:昆曲自明代起兴盛六百年,至清中叶后日渐衰微。申遗的成功,让全世界发现了昆曲,也让国人向历史深处再次寻觅这朵戏曲的奇葩。新时期,如何保护和发展昆曲,成为了每个热爱昆曲的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且让我们在六百载风雨中截取历史的断章,从翻阅往事中,更清晰地去期待未来。 墙里静好,墙外世事扰 苏州城西北角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巷子,潮潮的路基泛着雨后的水光,路旁一堵高高的院墙伫立着,为身后五亩园里的轻歌曼舞阻...
查看更多
1
435
436
437
438
439
47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