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70)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90)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专访黑龙江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孙亚强
2017.05.10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孙亚强,研究员,现任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会会...
查看更多
陆地丝绸之路上的刺绣文化
2017.05.08
论坛
新疆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从古至今均是多种文化交融荟萃之地。伴随整个陆地绿洲丝绸之路行经西域向西输送的,不仅有丝绸、茶叶与瓷器,还有与之相关的传统工艺,刺绣便是这诸多工艺的一种。刺绣传统工艺经“丝路”传到西方,促进了西方在纺织技术上的发展;又借由“丝路”一路回传,使得我们也吸收借鉴了西方纺织的工艺和文化,如此,才有了今天丝绸之路上的锦绣无边。 刺绣俗称“绣花”“扎花”,是用绣针引绣线在绣地上穿绕,形成以绣线为主或...
查看更多
优秀
传统文化
:价值之源、民族之根和安全之本
2017.05.08
论坛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表明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已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成为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不仅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也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识,还承担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任。因此,要从价值之源、民族之根和安全之本的高度认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义,积极推进中华
传统文化
的创造性转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全民、全域、全...
查看更多
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之道
2017.05.08
论坛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其中指出:“切实把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贯彻落实这一体现国家意志的中央文件,就应研究如何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纳入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一,传承发展优秀
传统文化
责无旁贷。《意见》指出,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是主体;在“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上,“充分发挥各行...
查看更多
节气之魂在于“立”
2017.05.05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季节的第一个“立”,无论是立春、立夏还是立秋、立冬,在古代都有特定的纪念仪式。通过这些活动提醒人们到了不同季节该有不同的农事活动和民俗,这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期规律的体现。“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植物越发枝繁叶茂,雨水多、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烈,农民早晚都要忙碌,春天播种的庄稼陆续出苗,冬小麦已经开始灌浆,浇水、拔草、除虫、防害,一刻不得闲。 虽然二十四节气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很...
查看更多
活在节气里 品在立夏时
2017.05.05
专题报道
一堂自然课,孩子们通过看、听、动手、品尝四种方式,多方位了解了节气的真实模样。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凝聚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道理。节气于殷商时期就已出现,形成于秦汉,到了西汉,二十四节气便已完备。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国人一直活在二十四节气里,身在其中,从未远离,它早已融入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生活细节里。自...
查看更多
从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中汲取力量——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017.05.04
论坛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作。《意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众...
查看更多
侗族音乐“歌养心”叙事变迁的思考
2017.05.04
论坛
“饭养身,歌养心”是贵州侗族大歌中的一句唱词。同时,它也是贵州侗族音乐的重要理论。在侗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将音乐当作精神食粮,以它陶冶心灵、调节生活以及增长知识。“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民对音乐与生活的理解,是侗族音乐文化叙事的核心。 据文献记载,西汉时期,史家刘向《说苑》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令尹鄂君子晰在游船上赞赏越人唱歌的事迹,并对歌词进行了翻译,这首歌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首汉译民族音乐《越人拥揖歌》,后世又称《越人歌》。其文如下:今夕...
查看更多
“大匠精髓——中国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精品展”在迪拜开幕
2017.05.03
其他新闻
原标题:李凌冰总领事出席“大匠精髓——中国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精品展”迪拜开幕式 5月1日,由迪拜文化艺术局和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共同举办的“大匠精髓——中国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精品展”在迪拜创意园区拉开帷幕,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李凌冰、副总领事王振山、迪拜文化艺术局局长赛义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以及意大利、保加利亚、泰国、土耳其等国驻迪领团代表100余人出席活动。 李总领事在致辞中表示,此次...
查看更多
缩短非遗与生活的距离
2017.05.03
专题报道
孙绍波 画 承载着上海人记忆的大世界,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成为了沪上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阔别14年的上海大世界重新开放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一些现场表演更是邀请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名家。然而,在观众们大饱眼福之余,我们也期待着大世界能够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场所之一。 作为朵云轩木版水印雕版的中坚力量,李智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来到大世界进行现场技艺展示。作为一名曾经雕刻过巨幅木版水印《群仙祝寿图》中所有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名家...
查看更多
1
588
589
590
591
592
7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