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3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初六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苑 利    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们不仅经常发现一些盲区,而且还经常进入一些误区。而那些错误的概念往往让我们好心办坏事。比如在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过程中的政府、民间、学界的定位和功能问题上,就常常出现错位。   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前,我们必须弄清两个概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
查看更多
论坛
档案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初探李昂  史江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构筑民族强盛的文化根基  凝聚国家发展的精神力量――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2008年12月19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莅临研讨会。文化部相关司局领导,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各高等院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软实力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就在新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新时代 新年画 新发展 期待中国木版年画的春天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木版年画,这一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近年来,在一大批民间艺术家的呼吁努力下,各地的抢救保护工作正全面展开――   不久前,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文联等联合主办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有年画之乡美誉的开封朱仙镇举行,5年前,就是在这里,以抢救中国木版年画为标志,中国民协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5年后,我国木版年画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硕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九鲤灯舞”与“惠洋十音”:莆田民间艺术的两朵奇葩     莆田素以“文献名邦”著称,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积淀丰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日前,黄石镇沟边村的九鲤灯舞和惠洋十音分别被收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至此,我市共有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九鲤灯舞民间艺人陈文水、陈金文以及惠洋十音民间艺人方元往、吴元林也被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遗产穿上“商业外衣”之后濒危文化遗产蒙古筝曾经的兴盛地--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牧旗演员表演蒙古筝弹奏。盛行于元代的蒙古筝如今已濒临灭绝,会弹奏的人越来越少。(布和朝鲁 摄)    来到内蒙古草原的大多数外地人都曾在宾馆、酒店、旅游景点用餐的间隙欣赏过蒙古族长调民歌表演,不少人也曾被盛情的“劝酒”长调劝得酩酊大醉。在内蒙古,荣升为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一古老艺术已成为草原旅游的金字招牌,在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保护的同时也被精明的商家充分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潮州木雕与潮汕文化    潮州木雕是盛行于粤东潮汕地区的一种民间工艺品,主要流行于旧潮州府属各县,故名。其辐射范围还应包括在文化渊源关系或地域上与潮汕密切关连的闽南和客属兴梅一些地方, 其影响和传播范围则应该更广。潮州木雕以其悠久的历史,完整的体系,精湛的工艺制作,丰富的题材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享有盛名。饮誉海内外的潮汕金漆木雕更与浙江东阳木雕、安徽徽州木雕齐名,成为全国著名的木雕品种之一,在中国木雕艺术中独具一格。潮州木雕因其长期广泛地流行于民间,具有典...
查看更多
论坛
如何有道地进入民歌        ――泰国田野录音对中国的启示  魏小石  也许很多人对王洛宾寻找民歌的形象深有了解并将之演绎为传奇,杰拉德?德克(GeraldDyck)正就是一位有类似气质的“寻找音乐的人”。  1960年杰拉德从哥伦比亚大学的宗教音乐系毕业。1961年,他乘坐一艘远航船第一次来到泰国,原因是为了躲避朝鲜的兵役。在那个年代,美国的年轻人大多会参与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但是讽刺的是,美国历史上的这段民主里程却带有了太多的西方中心论的色彩――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海南黎族纺织3千年“活化石” 京城放异彩     13日,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海南黎族织锦工艺首次走进北京文博会。明、清时代的龙被,色彩艳丽的黎族服装,黎锦传统纺织现场表演,让首都观众和各地游客领略了中国纺织“活化石”的独特魅力。     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交易博览会暨海南黎族织锦文化艺术展,今天在北京市潘家园现代收藏品大厅开幕。此次交易博览会是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分展场之一。包括北京的景泰蓝、象牙雕刻,天津的泥人张、杨柳青年画...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改革开放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如龙日前在拉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新的光彩。    马如龙介绍说,近30年来,西藏有关部门对流传于民间的戏剧、音乐、曲艺、民歌、谚语、故事等文学艺术积极搜集、整理,先后采录整理藏汉文资料3000多万字,发表有关藏族传统文化学术论文1000多篇,专著30多部。目...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