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调查   越来越多的老手艺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消失。 传统面花的制作手艺让现代年轻人惊诧。   水会音乐在普化的最后生机   位于蓝田县普化镇东塬上的全家岭村是一个普通的关中村落,去年以来,不时有文化专家专程来到这里,但很少有村民知道,他们这里已经成为流传2000多年的民间音乐―――水会音乐最后的生存地;也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乐种刚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虽然从来没有观赏过水会音乐,但水会音乐的各种传说在村民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活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纳西族传统的手工艺品颇受游客的喜爱,成为丽江人致富的好途径。    怎样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好“活着的遗产”,没有绝对的标准,这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也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也注定丽江古城的遗产保护工作不可能完美无缺。  赴丽江采访前,我们曾在网上看过有人对丽江的遗产保护提出的不少批评,甚至有人还称丽江古城是遗产保护的反面典型。真的会是这样吗?  当我们走进丽江,近距离地观察丽江古城的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后,我们对丽江古城这个“活...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一点一滴积累 一点一滴保护    ――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国际论坛侧记         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如今,我国已有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40余万处,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万余处,33处世界遗产,10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今年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当天,城市文化国际...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承传  ----苏州举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6月15日至18日,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在苏州举办。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闭幕式并讲话。    周和平说,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核心价值观,树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独...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城市文化北京宣言(2007年6月11日)    2007年6月9日至11日,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市长、规划师、建筑师、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以及其他各界关注城市文化的人士,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邀请,相聚在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北京,讨论了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文化转型、历史文化保护、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等议题。    与会代表认为,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回顾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始终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
查看更多
论坛
从文化遗留物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丙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运动自2000年以来在我国社会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成为媒体、学界、政府和公众尝试合作的文化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它所指称的现象却是长期历史变迁的产物。当我们关心这些现象的发生学的时候,大家显然都容易看到,它们是对于原来我们习惯称为“文化遗留物”的现象的再命名,不过我们想进一步论述的是,新名称是为了表达新意义,同时也蕴涵了新机遇。  要理解把文化遗留物再命名为非...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化过程   巴莫曲布嫫     开场白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国际社会对口头/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文化表达与民众实践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正是在长达数十年的曲折历程中,人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重视和共...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文社图发〔2007〕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文化部印发了《文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办社图函[2007]111号...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薪火相传文化魂――献给第二个文化遗产日  传承文化遗产,延续精神血脉。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向我们走来。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依然神秘威严、曼妙生动、美轮美奂,凝聚在这些宝贵遗产中的前人智慧,让后人赞叹、感动。      作为中华儿女,在赞叹与感动之余,是否应该做些什么,将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之火传递给后代。  为着这样的使命,为了唤起更多民众的自觉,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一年来,政府出台政策、投入经费,专家学者普查调研、奔走呼...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状况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一贯注重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调查和记录。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就对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进行了记录调查,出版了《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等资料汇编。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发起了“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截止目前,298部省卷已全部完稿,已出版246卷(4亿多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