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胡和平:描绘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美丽画卷
2022.09.07
重要论述
多彩非遗薪火相传,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活态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做好新时代非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和旅游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
查看更多
壬寅年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隆重举行
2022.09.08
地方新闻
弘扬舜帝精神 共谱时代新篇 壬寅年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隆重举行 毛伟明主祭 巍哉帝舜,粹矣德皇。芙蓉国里,花开向阳。9月7日上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永州市政府、宁远县政府承办的壬寅年公祭舜帝大典,在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有虞氏安寝之地——宁远县九嶷山隆重举行。此次公祭还首次在老挝、澳门设立了分会场,200余名海内外各界嘉宾参加祭祀典礼,线上参祭超1500万人次。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毛伟明主祭...
查看更多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化屋非遗出“深闺”
2022.09.09
专题报道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是一个昔日被悬崖峭壁阻隔的小山村,也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 化屋村村民以苗族为主,民族特色鲜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绣、蜡染等成为这个村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吸纳了数十名村民就业。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扶贫车间,了解发展特色苗绣产业、传承民族传统...
查看更多
精彩回顾 |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专场展演
2022.09.09
专题报道
保护·绿之源 长调悠扬、呼麦恢弘,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突出价值及丰富内涵。传统是根和源,保护了传统,便守住了这片绿,这一绿色的文化。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践行整体性保护的理念,结合“两个屏障”、“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要求,对非遗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在东乌珠穆沁旗设立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文化生态的整体...
查看更多
荣四华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口传史诗的传承与当代形态——以《玛纳斯》为例
2022.09.14
论坛
【摘要】随着歌手、文本、听众以及语境四要素的变化,歌手之于文本的首要角色从创编者向传播者转化,口头传统的演述性呈现出弱化的态势。演述性的弱化由史诗文本化的内驱力决定,它并非意味着口头传统的断裂。物化文本给予叙事空间可资跨越的前提条件,在多形态的文本接受过程中,口传史诗越来越多地跨越了地区、民族和国界,呈现出史诗叙事功能的多重性。整体而言,口传史诗的传承与当代形态主要表现为演述性的弱化、文本形态的多样化以及叙事功能的多重性。 【关键词】口传...
查看更多
“民俗中的非遗”系列活动在福州启动
2022.09.15
地方新闻
为弘扬发展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省文旅厅指导福建民俗博物馆策划开展“民俗中的非遗”系列活动,积极构建福建地区民俗文化的区域交流平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9月9日晚,“民俗中的非遗”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举办“花好月圆夜 福厝探非遗”为主题的中秋佳节非遗沉浸式演出活动。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苏忠明等嘉宾参加了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安排了宋代点茶、非遗游园、中秋沉浸式剧场等项目,并在福建民俗博物...
查看更多
陕西擦亮秦腔文化名片——为
传统文化
创新赋能
2022.09.15
专题报道
核心阅读 在陕西,秦腔不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文化元素。近年来,陕西通过“秦腔+”跨界尝试、创排新剧目、丰富表达方式、推动文旅融合等,让秦腔唱得更响亮,让这张文化名片更闪亮。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句民谣道出秦腔在陕西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006年,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如今的秦腔不只有“吼”出来的高亢激越,更以愈发新鲜多样的形式...
查看更多
新书速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出版
2022.09.16
要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 王文章 主编 崇文书局出版 继《马克思主义大辞典》之后,崇文书局隆重推出又一部大型专科辞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 这是国内首部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理论和保护实践,全面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总体反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的专科辞典。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编纂委...
查看更多
李荣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评介
2022.09.16
论坛
由王文章主编,吕品田、罗微、李荣启任副主编,全国5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文化干部历时5年,鼎力合作,联袂编纂的中国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工具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于2022年1月由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出版。全书收录辞条6636条,共计约320万字。其知识信息蔚为大观,理论概括科学准确,印刷装帧优质精美。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一项崭新成果...
查看更多
湖北传统工艺迸发产业活力
2022.09.16
专题报道
艾草惠万民,柳编富全镇,茶砖销四方……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正在扩大生产规模,拓宽市场渠道。当然,也有少数项目传承后继乏人、产品销量尴尬等问题待解决。 一方艾草惠万民。在湖北蕲春,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蕲春艾灸疗法,小小艾草撑起了一条产业链,2021年相关产业产值达80.8亿元。 一条柳编富全镇。程河柳编是湖北省级非遗项目,“柳编之乡”湖北省襄阳市程河镇开发了多种柳编产品,带动3000多家农户参与生产制作,已形成“商会+公司+基地+农...
查看更多
1
569
570
571
572
573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