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二   大暑 大暑
搜索
地方新闻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的需要,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在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下,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不断推进各民族文化艺术创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绚丽多姿的甘南优秀文化遗产展现给世人面前。 近日,由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主办,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办,北京皇城艺术馆、甘南...
查看更多
论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华阴老腔,作为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其传承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华阴老腔注重唱腔的音韵美感,以及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和化妆服饰,形成了独特的戏曲风格,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瑰丽遗产,深受人民喜爱。加强华阴老腔的保护与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瑰宝,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北京首创了系列化非遗传播视觉系统,让北京非遗有了统一的形象标识。 北京非遗的统一形象标识,是红色的“京”字,形似京剧武生起范儿动作,并在字形中体现了“一城三带”所孕育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精气神。依靠非遗技艺生产的商品,在售卖包装上可使用该标识。 同时,多个非遗项目有了各自的识别图标,同时该系统还创造了统一的非遗传承故事人格化IP、非遗项目国潮插画。形象标识、项目图标、人物IP和国潮插画四大类视觉创新...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于2024年1月8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附件: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1月17日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于2024年1月8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附件: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1月17日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
查看更多
地方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于2024年1月8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附件: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1月17日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月20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天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甘肃省“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天水市西关古城举行。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祖,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国先出席活动并致辞,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东,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建玲,天水市政协副主席吴立新出席活动,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董小平主持启动仪式。 何效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应文旅部非遗司及文旅厅部署的2024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要求,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自治区非遗中心)组织开展“云赏非遗过大年”线上展播活动安排,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呼和浩特市非遗保护中心)于2024年1月17日组织呼和浩特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齐聚莫尼山非遗小镇进行相关短视频录制工作。本次短视频录制内容包含呼和浩特市非遗中心主任及2023年度被评为优秀的自治区级传承人的新春及元宵节拜年视频、呼和浩特市中心主任新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省份,河南正以一种鲜活的方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激活非遗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其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异彩,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立新功。 自2021年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伴随着密集的锣鼓鼓点响起,舞台灯光渐暗,六头英姿勃发的雄狮跃上舞台,与LED屏幕中流光溢彩的动感视频相映成趣,为今春带来浓郁的祥和气息。穿着黑色传统练功服的街舞演员逐一亮相,刚劲的武术表演叠加新潮的街舞,尽显年轻一代的“跨界”魅力。 1月18日下午,“让非遗永久传承”——广东省首届最美非遗人物颁奖盛典在东莞玉兰大剧院大剧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振兴传统工艺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