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1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四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青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专题系列宣传活动。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为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保障。 德都蒙古文化(海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 2016年,德都蒙古文化(海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保护区设立...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唤马剪纸、龙玲剪纸、仪陇剪纸、自贡剪纸……剪刀如穿花蝴蝶般上下游走,让市民目不暇接、大呼过瘾。10月1日,诸多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齐聚四川非遗馆一层广场,上演了一场精湛的剪纸秀。据悉,这是四川非遗“献礼二十大·非遗迎国庆”系列活动的第一场,为七天的国庆长假拉开了喜庆祥和的序幕。 喜迎二十大 三十米剪纸作品亮相 剪纸,指尖上的民族艺术,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四川的剪纸文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王文章主编;崇文书局出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立足国家非遗保护工作框架和学科建设,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脉络中,特别是近20年来保护实践和理论积累基础上,探索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期,由王文章主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以下简称...
查看更多
论坛
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以积极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这一新型遗产概念为先导,从立法、技术、行政和财政等政策渠道多方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治理新时代。这一进程与中国于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非遗公约》)的国际合作机制以来积极推动地方、国家的制度化建设交相同步。因而,我们可以在整体上将这二十多年的历程理解为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朝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栩栩如生的济南皮影,声情并茂的山东快书,精致华丽的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简约精美的苗族蜡染和苗绣……不久前,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全国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技艺、特色表演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集中亮相,受到观众青睐。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传承好保护好。为此,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22个省直部门出台20条措施,将开展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9月22日至25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非遗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运河非遗展”围绕“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发展理念,以“非遗+旅游”、“非遗+科技”、“非遗+文创”跨界融合的方式,精选运河沿线51个非遗项目,71个非遗企业,近千件非遗作品参展,集中展示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最新成果。 “运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巍然矗立于姑苏古城的虎丘塔,是大运河进入苏州段的标志性建筑,见证着大运河苏州段的千年变迁。9月22日晚,古运河畔,虎丘塔下,大气磅礴、悠扬婉转的民族管弦乐《大运河》拉开了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序幕。 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于9月22日至25日在江苏苏州举办。本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立足大运河全域,突出“融合创新共享”主题,围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铺展开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调研和重大国事活动中,多次考察非遗项目,多次对非遗保护传承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03期:2022年9月13日-9月25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大辞典》出版 我国非遗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青海出台非遗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细则...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血社火作为乡土社会中民众自发组织的一种游艺活动,在数百年的传承历程中,深受地方民众的珍视与养护。其存续的核心内力在于该民俗别样的艺术特质和文化功能,尤其作为隐形系统的文化功能,是该民俗能够保持强韧生命力的要核。血社火民俗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禳灾、教化和欢娱三个方面,在其功能的建构和作用过程中,明确显现出儒家文化对于巫傩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等的整合与调适作用,进而体现出该民俗在承继传统文化的逻辑中所形成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血...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