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摘要】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得以孕育、滋养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加以整体性保护的一种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探索和重大创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的样板和特区。文章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绩效评估对象,阐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原则,处理好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的有效衔接,突出强调了第三方评估及公众参与的重要主体地位,提出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绩效评估体系的具体...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78期:2021年9月13日—9月30日 1. 习近平走进绥德县非遗陈列馆,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表示肯定 2. “东亚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与保护会议”在线上举办 3. 成都论坛签约仪式在成都举办...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9月2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国际非遗交流周(陕西·渭南)”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据介绍,以“传承非遗 创享美好”为主题的首届国际非遗交流周将于10月29日在陕西渭南盛大启幕,届时将举办国际论坛(线上线下)、非遗展览展示、文创大赛、非遗体验等一系列非遗主题活动,邀请国内外非遗城市代表、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在华外国留学生,通过主旨论坛对话、线上线下互动、系列活动举办,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立体、多元互动、精彩纷呈的...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雄浑典雅,古韵悠扬;丰收季节,非遗绽放。9月28日晚,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庆丰收、迎国庆——“如意甘肃·多彩非遗” 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兰州音乐厅上演。来自全省2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近百名传承人登台亮相、尽展绝活儿,为现场和线上观众奉献了一场承载着泥土清香和匠心艺韵的非遗盛宴。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卫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兴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统节日、戏剧、评书、武术等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民口传心授、世代相承的无形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是历史文化与民族记忆的集中反映,是民族情感表达与民族精神传递的重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逐渐强化、文化强国战略持续推进之际,学校作为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应自觉且积极承担起非遗保护、传承的重担,不断优化教育形式、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理念,实现非遗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广西非遗代表性项目进驻广西(黄姚)非遗特色小镇交流洽谈活动在贺州黄姚古镇举行。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正柱,贺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罗声鸣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区14个设区市的非遗企业、非遗作坊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交流洽谈。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参加了交流洽谈推介活动,现场参观考察了非遗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及业态铺设规划。此外,活动还举行了非遗项目入驻非遗小镇签约仪式,与会人员纷纷表达出了强烈的合作意向,当天就有...
查看更多
人物
非遗是我国璀璨文化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中医药蕴含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辩证思维、系统化认知,更是一代代中医药传承者毕其一生潜心探索的结晶。 国家级非遗项目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道教宗师叶法善(616年—720年),其秘方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秘传,对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真正成体系传承是从清光绪年间的武义郎中李志尚开始的...
查看更多
要闻
9月26日,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昌尔,中国文联副主席赵实,安徽省政府副省长杨光荣,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刘福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肖超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彭云,及安庆市有关领导等出席开幕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 刘奇葆宣布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爷爷,这个是花瓶吗?您是用什么材料编的呀,我可以学一学吗?”在第16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非遗展区,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熟练地把柳条编成形态各异的造型,吸引许多观众围观。 这位白胡子老爷爷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沭柳编山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通过博览会这个平台,他把临沭柳编制作技艺带到义乌,让大众感受非遗魅力。 “临沭杞柳栽培和加工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种独特的非遗技艺。”杨进邦说,“像这种比...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理念下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获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形成国际潮流,并取得巨大成绩。伴随着专业化、系统化的非遗保护工作的展开,中国学界也针对这一热点现象和相关问题开展了学术研究,研究的深入逐渐引发了对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传统学科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厘清其与这些学科(特别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之间的关系,对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