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4   星期日   农历七月初二   
搜索
地方新闻
7月27日至29日,浙江省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评估会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以及省内非遗、旅游、规划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对全省25个县(市、区)申报创建的24个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进行了评估。 浙江省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是指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通过项目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凸显区域文化特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能力,促...
查看更多
论坛
2020年7月27日上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民间文学)暑期学校第九讲于“腾讯会议”如期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为题,为学员们奉献了一场专业细致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王加华教授主持。 在讲座开始之前,巴莫老师对讲解《公约》的初衷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她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和现代化进程中,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险,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极大地推动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作为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已...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北京市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区文化和旅游局、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北京历史文脉, 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非遗保护利用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按照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日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坚持科学保护、提高能力,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着力保护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 方案明确,到2025年,组织非遗传承人群参加研修和培训等各类学习,累计培训北京地区及全国各地传承人群不少于500人。同...
查看更多
要闻
2020年7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办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培训班”在长沙开班。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国际交流部主任于春城,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帆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65位来自湖南14市州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开班仪式上,张帆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依附、蕴涵在文字记载和物质遗迹内部的精神内涵,主要是特定文化群体通过民间口传、实践和习俗传承的感知、体验与叙述等活态审美经验。以活态方式传承的民间审美文化具有不同于经典艺术和美学的特殊美学形态、内涵和价值,因而需要建设基于活态传承的非遗美学。非遗的审美特质在于它体现的是民间文化内在生命力,活态传承就意味着给文化发展带来生命活力的创新,文化创意生产就是从埋藏在集体无意识的历史记忆资源中不断地采掘、提炼和重新创造生成新的文化产品的生...
查看更多
论坛
内容提要 民俗传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民俗传统包含生态、生计、社会、信仰与道德伦理及村落文艺等五大类型。村落民俗传统助力乡村振兴有七大途径:利用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建乡村精神传统;运用乡规民约之乡村自治传统,实现乡村德治、法治、自治的三治合一;传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与民间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和组织作用;以村落节庆、人生仪式传统,增强乡村人际互动,传承与增进乡风文明;以村落口头传统、乡土表演艺术,讲好村落故事;从传统村落与环境协...
查看更多
论坛
“薪传奖”活动海报 中华文化浩瀚深厚,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最为生动的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华民族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非遗作为传统社会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今天仍然与我们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世代传递的日常载体。 同时,非遗资源既是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源泉,其自身继承基础上的创造也可...
查看更多
论坛
在移动互联和文化交融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对短视频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产业规模、市场主体、行业政策规定等方面分析短视频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短视频产业的趋向,并探讨短视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内容生态亟待完善、社会关系缺乏凝聚、商业运作模式有待突破等问题,提出要充分发挥作为资源本体、价值要素、关系形态及生活样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创作内容源、关系连接器、商业调节机等作用,以此通过系统性路径构建不断推动短视频产业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