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个过去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开始被中国社会所重视,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四大类,而文人音乐的代表就是古琴。但是,随着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也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社会遗忘。从 2003 年到今天,古琴艺术和琴人从被人们遗忘、被边缘化,到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圈子...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特色鲜明,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眸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在有效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发展,并在服务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特别是面对传统工艺日渐式微的现状,工艺美术振兴走在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前列,堪称厥功至伟。仅就工艺美术的行业发展史而言,70年来,新中国工艺美术完全扭转了晚清以后百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实践的锻造,凝聚亿万人民为新中国发展不懈奋斗。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自信地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蕴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设计是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板块之一,旨在推动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设计力量参与传统美学的挖掘,丰富创作设计,拓展门类品种,增强传统工艺从业者的自豪感和自尊心,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促进传统工艺设计IP消费,形成有一定传播力、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的传统工艺的平台品牌。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作为“非遗设计”板块的核心内容之一,于2019年9月12日至9月...
查看更多
——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观察
专题报道
连续5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94个曲艺项目、492位曲艺类非遗传承人在山东济南各大剧场、书场、社区、景区和学校进行了128场惠民演出,惠及群众3.7万人,同时创下3000多万次的微博话题阅读量、4787万人次的直播观看量…… 这是9月10日在济南落幕的“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提交的一份“成绩单”。其实,一串串数字不仅体现出此次曲艺周活动的覆盖面之大、影响力之广,更折射出当前我国曲艺类非遗的传承活力正在不断增强、存续状态正在得到...
查看更多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行民族大联欢
要闻
9月12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炎黄广场举行,全国56个民族、近万名运动员和嘉宾齐聚黄河岸边,共享文化盛会。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副主席郭卫平宣布民族大联欢活动开始,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运动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喻红秋致欢迎词,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运动会组委会副主席徐立毅主持启动仪式。 作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重要活动...
查看更多
论坛
 昆曲《十五贯》 1949年11月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刚刚成立不久,全国戏曲工作的领导机构——戏曲改进局,就在文化部正式设立。延续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就已经开展的戏曲改革探索工作,和20世纪上半叶戏曲改良的各种艺术实践,以及近千年来国家在礼乐制度下对于戏曲艺术的管理传统,中国戏曲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历史新阶段。 以“改戏、改人、改制”为内容的戏曲改革,聚焦于中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核心阅读 随着我国多项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社会各方面对非遗的传承发展给予很大支持。 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不同非遗项目的保护发展还需要解答各类问题。 2019年是粤剧、南音、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格萨(斯)尔》等25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截至目前,我国有40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查看更多
访谈
编者按:2019年9月6日至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来自全国的131个曲艺项目参加活动,共同推进曲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成果全民共享。 全国非遗曲艺周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曲艺项目的保护实践、贯彻落实《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以及未来规划展望等问题,对参加本次演出活动的部分老、中、青曲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探索如何平衡世界遗产保护、非遗传承和经济发展,自2017年起 UNESCO在石林启动了撒尼刺绣可持续生计试点活动。项目下举办的多次刺绣培训班、设计赛事、文化交流和宣传推广活动已让210名当地绣娘和刺绣从业人员直接获益,其中87%为女性,总辐射人数达到3400人。通过撒尼刺绣的活化利用,以创意促进非遗传承和经济发展,为减少贫困、提升妇女经济和社会地位、增强当地社区文化自信、构建可持续的遗产地社区做出了贡献。在项目的推动下,石林县目前正...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