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9   星期五   农历七月初七   
搜索
交流培训活动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要求,为更好地总结培训经验,考察培训效果,为后期更好地开展“研培计划”,2019年7月10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非遗回访小组专程对2018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技艺与设计培训班中的部分学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回访活动,通过走访和面谈的形式,深入了解参加非遗培训学员的技艺传承现状以及通过培训后他们的手工技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站 安顺镇宁...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8月8日,花垣县体育广场,苗族群众在表演绝技“上刀梯”。当天,该县举行一年一度的“赶秋节”(摄影:龙恩泽)  8月8日立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车水马龙,游人宾客身着盛装,成群结伴,涌向“秋场”。9时18分,2019花垣县苗族赶秋节开幕式在该县体育广场热闹举行,迎秋、祭秋、闹秋,万人欢庆秋满大地、福满人间。 鞭炮齐响、苗鼓雷鸣,伴着号子、锣鼓声声旋律,汇成古老的音符,倒计时的钟声响起,苗族巴代...
查看更多
图集
2019年8月3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结合时代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价值导向,创造性提出“材美、工巧、器韵、时宜”四大考工标准,坚持立意高、甄选精、阐释深、宣传广的办展思路,以期对传统工艺美术价值理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好手艺展”每两年举办一次,此次是第二届,得到了工美行业的广泛响应,上至九十岁高龄的老...
查看更多
七夕话传承
2019.08.07
专题报道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又逢七夕,再遇乞巧。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扎实有力推进,包括七夕节在内的传统节日越来越热,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其精神内核、时代价值,过好“我们的节日”,从中延续我们的民族血脉、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成为广泛共识。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节日等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丰富节日文化内涵,如何“活”起来传承久远,如何与文旅融合发展相衔接,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值此七夕佳节,让我们...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39期:2019年7月22日—8月4日 本期信息一览: ▲ 文化和旅游部实施《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 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在北京举办 ▲ 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在云南楚雄举办 ▲《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好手艺有标准吗?有。 中国第一部手工艺专书《考工记》 早已提出——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四要素为好手艺的标准。 在此后的2000多年里, 这一标准被手艺人奉为圭臬。 当下,工艺美术行业在飞速变化的 时代背景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好手艺的评价标准是否也需要因时而变? 借由好手艺作品 为时代画像 “当代工艺美术不能缺失价值导向...
查看更多
论坛
2019年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白玉刚在“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开幕式上发言(摄影:刘墨墨)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华文化“绣”亮美,万里草原“绿”北疆。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中国纺织业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服装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这里盛大开幕。这是中国手工...
查看更多
要闻
2019年8月3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结合时代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价值导向,创造性提出“材美、工巧、器韵、时宜”四大考工标准,坚持立意高、甄选精、阐释深、宣传广的办展思路,以期对传统工艺美术价值理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好手艺展”每两年举办一次,此次是第二届,得到了工美行业的广泛响应,上至...
查看更多
要闻
八月草原秀美芬芳,骏马驰骋牧歌嘹亮。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以“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命名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乌兰牧骑宫举行,国家有关单位、自治区有关厅局领导以及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手工刺绣技艺传承人、文化企业负责人近300人参加大会。 据了解,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这里有中国红城“乌兰浩特”,有“林海圣水”阿尔山,有枫情马镇“科右中...
查看更多
人物
“你们一说红木,就有人问你们是什么年代的、什么材料的?好像红木的价值除了旧和材料,就没有价值。” 在国家图书馆初次见到杨金荣先生,将近两个小时的专访中,他的眼睛里透漏出沉着和睿智,也透漏出杨金荣对于红木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长时间的钻研,也体现在由内而外焕发的奕奕光彩。红木文化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也点亮了他的眼睛。在中国,他用39年带领着整个红木艺术的发展,以技艺传承见证整个发展脉络。 接触红木 在红木领域,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