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我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四川省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让文化和自然遗产走进生活的各种推广、传承活动,也在我省持续开展。 欢快热烈的彝族火把节歌舞、悠扬婉转的羌族羌笛羌曲、激昂嘹亮的藏族民歌、铿锵有力的川江号子……6月7日晚,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大型民族歌舞《传承·创新》在四川省锦城艺术宫举行。四川10余项非遗...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经验总结和个案研究,本文对201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状况、趋势、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形成了新的气象和格局。文旅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及其成果共享创造了新机遇。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指导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在助力精准扶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年度文化生态区建设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逐渐有效衔接;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深入实施,传承人群研培计...
查看更多
非遗演出季
传世名琴逾越千年,重现旷古遗音,这是古琴的幸事,也是听者的“耳福”。 近日,第九届“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上,一场名为“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的传世名琴专场音乐会,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上演。 图1 枯木龙吟 五张名琴,唐琴“枯木龙吟”,宋琴“鸣凤”,元末明初琴“真趣”,明琴“小递钟”和蕉叶式无名琴,在五位琴家——林晨、戴晓莲、黄梅、杨春薇、巫娜的十指之下,首度面向公众奏响。 中国昆剧古琴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世名琴逾越千年,重现旷古遗音,这是古琴的幸事,也是听者的“耳福”。 近日,第九届“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上,一场名为“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的传世名琴专场音乐会,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上演。 图1 枯木龙吟 五张名琴,唐琴“枯木龙吟”,宋琴“鸣凤”,元末明初琴“真趣”,明琴“小递钟”和蕉叶式无名琴,在五位琴家——林晨、戴晓莲、黄梅、杨春薇、巫娜的十指之下,首度面向公众奏响。 中国昆剧古琴研...
查看更多
非遗演出季
编者按: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拥有颇引以为傲的伟大表演艺术,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罗斯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戏剧……这些高雅的艺术形式深深熔铸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品格和精神内核。 中国人何以媲美? 昆曲。 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在32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项目中,昆曲乃中国第一项。 这是一门怎样的艺术? 白先勇先生曾经概括:“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拥有颇引以为傲的伟大表演艺术,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罗斯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戏剧……这些高雅的艺术形式深深熔铸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品格和精神内核。 中国人何以媲美? 昆曲。 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在32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项目中,昆曲乃中国第一项。 这是一门怎样的艺术? 白先勇先生曾经概括:“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6月8日至10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红河州蒙自市人民政府、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承办,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的云南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主会场红河州蒙自市,分会场官渡古镇、云南大学及全省各地精彩举办。6月8日晚8:00,随着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
查看更多
各地风采
6月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桂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西主场城市活动在桂林市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唐正柱,桂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韦凤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的专家学者等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相关活动。 活动开幕式在桂林市逍遥楼广场举行。来自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等市的相关单位,进行了桂林渔鼓、壮族天琴艺术、京族独弦琴艺术...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桂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西主场城市活动在桂林市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唐正柱,桂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韦凤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的专家学者等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相关活动。 活动开幕式在桂林市逍遥楼广场举行。来自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等市的相关单位,进行了桂林渔鼓、壮族天琴艺术、京族独弦琴艺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本报发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2002年为《福州古厝》一书所写的序言。这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文章,生动阐述了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的重要性,鲜明提出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论断,对于我们今天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