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湖南开展非遗体验活动湖北“画说非遗”活动即将展出的水墨漫画作品国家图书馆纪录片展映活动的纪录片海报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部的组织下,全国各省区市和各相关单位,包括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高校等,都将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一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每个省区市还将设立自己的主场活动,届时,全国各地民众都将有机会零距离参与到丰富、精彩的非遗活动中。    恭王府:服饰秀展“锦绣中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其中的非遗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非遗资源荟萃的首都北京,推出了内容丰富的民俗展演、非遗展示、手工艺体验等活动,向大众普及非遗知识,宣传多年来北京非遗保护成果,推介非遗发展创新的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最能够体现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今年以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文件相继印发,为北京...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为推进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社会宣传,展示广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6月10日至11日,广东省文化厅与住房城乡建设厅将联合举办2017年广东省“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主会场设在开平市,分会场设在韶关市丹霞山,两地将举办系列文化、科普活动。据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介绍,广东省自2012年起,每年都会选一个主会场,在“文化遗产日”前后举办相关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宣传非遗保护,为非遗保护工作营造良好氛...
查看更多
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传承中华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年初,中央决定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这些年来,“非遗”一直是个热词,非遗保护受到...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为了全面宣传和展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提升人们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辽宁省文化厅按照文化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将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全省各地组织开展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此次活动将采取“省主会场+市县分会场”的形式,沿用同一主题、同一口号,由省文化厅统一协调部署,省非遗保护中心和各分会场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共同承办。通过广泛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维护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自2007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这是我国非遗保护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各地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能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把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等方法,不但保护了非遗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也使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发展。现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自2001年昆曲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16个年头,成为新时期我国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深受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各级政府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    2005年12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要求,对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区域,要有计划地进行动态的整体性保护。2010年2月,文化部印发《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家级文化生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自2007年以来,文化部先后批准设立了闽南、徽州、热贡等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涉及17个省区市。参照这一理念和做法,各省区市也设立了特色鲜明的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探索整体性保护,这是中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一大创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文化传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特定的环境...
查看更多
论坛
“目前,在非遗这个问题上,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曾经属于自己的才艺、绝技,如今已变成了整个民族的,甚至跟你的下一代也产生关联。”6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德清)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分享了自己对于新时期非遗传承的一些观点。  他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两大概念——“志愿者行动”和“公产意识”,并指出:任何的保护都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出的,每一位文化传承人都是志愿者,都将自己的“独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主办,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广东省艺术品行业协会共同承办的“中国非遗文化周”开幕活动3日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国驻泰使馆文化参赞陈疆、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蓝素红、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副主席班迪·诗力丹荣、广东省艺术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宁一等中外嘉宾和当地民众出席开幕式。  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政府于2006年设立了“文化遗产日”,2016年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以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