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振兴传统工艺丁酉论坛 “二月二”启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恭王府)工作职能...
2017.03.02
其他新闻
会议现场 (摄影:朱高磊) 2月27日,恰逢中华民族传统节俗中的“二月二,龙抬头”。为按照文化部对恭王府履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工作职能的业务要求,“振兴传统工艺”丁酉学术论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基地(恭王府)工作职能定位与战略规划学术研讨会在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举办。 此次论坛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丙申论坛学术精神,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基地(恭王府)
传统文化
空间打造的工作模式、职能定位、战略规划、工作特色为主题展开。中...
查看更多
深耕传统民族文化 惠享国家政策东风
2017.03.02
论坛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意见》提出发展总体目标,到2025年,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申遗后的浴火重生
2017.03.02
论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对于九零后、零零后特别是都市里的年轻人,就有点陌生了。在都市里,年轻人也许只知道立春吃春饼、清明祭祀、冬至吃饺子,对其他的节气则语焉不详。让我们倍感高兴的是,去年年底,“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石激起千层浪,“二十四节气”陡然成为热词,也为这一...
查看更多
信心更强、业务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文化部系统热议《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
2017.03.01
其他新闻
近日,《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文化部系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第一时间进行深入交流研讨,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大家纷纷表示,规划系统阐明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的总体要求、目标方向、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既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又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汇成了文化小康的美好蓝图。规划将凝聚起最广泛的文化力量,推动全社会共同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进。 前瞻性与指导性 作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查看更多
让传统丝绸文化融入时尚生活———访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
2017.02.28
专题报道
织造厅内这台织机根据出土的西汉年间织机复原而成,图为工作人员“情景再现”织布场景(中国丝绸博物馆供图) 纺织的起源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蚕桑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丝绸是国宝”,这是丝绸界老前辈、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朱新予先生留下的话,也让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时刻铭记。 “丝绸科技是古代创造发明中独特的一部分,养蚕的生物学知识、织机的机械学原理、染料化学等都是古代社会中的高科技。”坐在环境优美、修缮一新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中...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
传承这道考题如何解?——福建山区县连城观察
2017.02.28
专题报道
中国
传统文化
遗产如一颗颗珍珠洒落在广阔大地上,如何让这些珍贵的遗产“活起来”“传下去”,这是一道必答的考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日前走进闽西山区县连城,深入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基层干部、群众中间,倾听他们的思考,观察他们如何破题。 考题一:守住“形”与“神”才是守住
传统文化
“形神兼备”是
传统文化
保护中必须守住的底线。在人口只有33万的连城,既有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历经800多年风雨、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这条底线如何守住...
查看更多
壮族历史的“活化石”——广西河池铜鼓文化传承保护新图景
2017.02.28
专题报道
瑶族鼓手表演口咬铜鼓绝技(摄影:刘廷智) 还有几天,广西壮族同胞将迎来最隆重的盛会“三月三歌圩节”。各地的工艺师们正紧锣密鼓地铸造、维护歌圩节的必备乐器——铜鼓。铜鼓敲起来就有了灵魂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地区的一种打击乐器。在古老的传说中,铜鼓敲起来就有了灵魂,可以与天地、神灵沟通,保佑乡寨平安。作为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活化石”,铜鼓记录着古骆越民族生命、生产、生活的过程,更是骆越民族的精、气、神所在。 “世界铜鼓在中国,中国铜鼓在广...
查看更多
重塑活色生香的文化家园——看生态保护建设如何振兴“徽州文化”
2017.02.28
专题报道
江西婺源历史文化名村“汪口村”(摄影:冯军)安徽黄山市歙县历史文化名村“许村”(摄影:李斌)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笔下下辖“一府六县”的徽州,如今已分属安徽、江西两省,成为一个历史地理概念。 2008年1月,文化部正式批准在这里设立全国第一个打破行政区划、跨省市县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活态传承文化遗产的创新,重塑了活色生香的徽州文化家园。 还原徽文化的历史生态 《穆柯赛》《野猪林》《拾画》《扈家庄》……最近两年,江西婺源的戏迷们...
查看更多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
传统文化
——用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支撑陕西文化强省建设
2017.02.28
专题报道
推进《国风·秦韵》文化品牌座谈会现场2014年,《国风·秦韵》之《西安鼓乐专场音乐会》绽放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16年,由陕西演艺集团、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打造的原创歌剧《大汉苏武》摘得第十五届文华大奖2017年1月,大型秦腔现代戏《家园》亮相北京并拉开全国巡演大幕 传递陕西声音 讲好陕西故事 推进《国风·秦韵》文化品牌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陕西是文化大省,
传统文化
底蕴深厚。近年来,陕西省文化厅按照中央和文化部以及陕西省委、省政府要求,高举...
查看更多
四川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立法调研
2017.02.27
其他新闻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加快推进四川省非遗立法进程,2017年2月16日至17日,四川省人大、文化厅联合组成非遗立法调研组,赴我省绵阳市、北川县开展《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立法调研。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办公厅巡视员张力,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杨筠、行政法规处处长江建明,文化厅副巡视员唐明、非遗处处长林彤参加了调研活动。 调研组一行赴绵阳市北川县“巴拿恰羌族风情街”及非遗项目传习所实地...
查看更多
1
588
589
590
591
592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