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编者按: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请书的单位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民俗学会和若干地方社区。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规律,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到了秦汉年间,完全确立。讲座以二十四节气为话题展开了中国人对时间制度的讨论,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对中国人的农耕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刘魁立老师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为更好地宣传广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时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关成果,营造社会共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工作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历时一年,于2016年12月建设开通了广西首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网站——“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www.gxfybhw.com)。该网站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共设八个专栏,包括组织机构、政策...
查看更多
地方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016年11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16年11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n...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现场    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审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称“代表作名录”)。    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框架下,切实履行申报时做出的保...
查看更多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提供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现场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出席会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出席会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主持会议为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全面深入推进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2016年12月21日,正值冬至节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京组织召开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节气资讯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现场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出席会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出席会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主持会议 为交流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审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正在逐渐减弱,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人们对节气是否还有依赖?申遗成功之后我国各地对其保护传承应该何去何从?“二十...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与非遗保护实践在目标和理念上具有一种内在的契合,由此反思以往城镇化中的文化否定以及非遗保护中的博物馆式保护的局限,能够提供新的思路导向、新的选择。在认识论层面,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留住文化”的理念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文化支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则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与社会经济的历史趋势相结合的机会,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注入活力。最后,文章从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新型城镇化的统筹和整合角度作了一些具有政策意涵的思考。  作...
查看更多
地方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2016年8月19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和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