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传统医药  诸国本     ●我国的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其他民间医药三个部分。三者在学术上都是平等的。  ●中国的传统医药把“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作为重要内容,扩大并深化了“非遗”的内涵,最能够体现“非遗”的精神和灵魂,是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纲。  ●行业标准是比较高的规范,是一个圭臬。但人文学科尊重独创和唯一。所以,给一点宽容,留一点空隙和余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制订行业标准时应该注意的。  我国的非物...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昆曲保护与发展钱永平    在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中,最热门的术语当属“保护性开发”了,这是一个极符合国民追求“珠联璧合”心理的术语。在传统文化日趋边缘的今天,“非遗”保护的展开,使传统文化旋即成为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颇具“冰火两重天”的意味。形成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文化表达形式被当代社会不同的权威力量选为遗产时,拥有了象征性资本,进而在社会文化活动中获得某种“优越”地位。    一、昆曲“象征...
查看更多
论坛
昆曲文化活态传承的“苏州读本”黄金   毕朦予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的苏州昆山,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曲唱艺术表现形式,以曲词典雅、细腻传神、清丽婉转著称。2001年5月18日,昆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这种已经被市场淡忘的舞台艺术形式的重新火热造就了声势。近年,包括青春版《牡丹亭》、全本《长生殿》、《1699·桃花扇》等在内的昆曲作品备受瞩目也与此不无关系。但另一方面,入选该名录,更意味着政府和昆曲的传承...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是稀缺资源 不宜做价值判断     12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评论《并非所有“非遗”都须复活》,其中提到“文化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那些对当代生活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自然会保留下来,而有些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会因为缺少活力而渐渐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也是如此,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当在当下‘复活’,对待那些已经被历史淘汰的文化、已经无法活态存续的‘遗产’,最好的方法可能是记录和存档,使后来的人们了解其在文化长河中的位置和作用即可”。    该评...
查看更多
论坛
关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时 宇    现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文化变迁的深度、广度、速度和烈度都超过了以往的历史,剧烈的变迁容易引起文化失调,进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产生文化震动和文化休克。文化震动是由于现代社会的骤然巨大变化对人们心理的强烈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能够使人们在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面前张皇失措,无所适从,产生心理上的震颤,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把这种由于内在的文化积累或外在的文化移入引起的急剧的变迁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叫做文化震动。    而文化“休克...
查看更多
论坛
并非所有“非遗”都须“复活”马知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10年。这10年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比较陌生到逐步了解,虽然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但这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幸。当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冲击,许多农耕时代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呈现片段化、碎片化状态,致使一些专家感慨“偌大的城市里,已经容不下一张童年的灶王像!”对于这样的感慨我们不妨追问一句:有必要在城市里制造炉灶、恢复祭灶的习俗吗?即使炉灶有了,祭灶的习俗就能在...
查看更多
地方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6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11年7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n...
查看更多
地方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2年第22号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于2012年7月26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查看更多
地方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2012年9月28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
查看更多
地方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012年3月30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