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急需补上地震课
2008.06.10
其他新闻
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急需补上地震课■地震后的文化遗产保护 编者按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是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转眼间,今天距离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已整整三年。 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诸多文化遗产刚经历地震破坏之后的特殊时期,在首次被纳入法定节假日的端午节刚过去二天天的今天,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6月14日)即将到来的前夕,如何进一步增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
查看更多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
2008.06.06
论坛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朝戈金 记者:近年来一直听到国际人文学术界大力宣传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主张。这个说法现在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您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又是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学者,如何看待文化多样性问题成为热点? 朝戈金:学界和社会各界对“文明冲突论”和“新帝国”理论先后引起的轩然大波至今记忆犹新。其实,恰恰是这种...
查看更多
专家建议将端午习俗与屈原故里联合申遗
2008.06.05
其他新闻
专家建议将端午习俗与屈原故里联合申遗端午节龙舟竞渡是南方水乡地区一年一度的盛事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 今年的农历五月初五(6月8日)端午节将首次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民众终于拥有一个法定的闲暇时间,来继承与体味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俗,学界知识分子们则对端午节再度展开追根溯源,思考其背后蕴含的人文价值。一些专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对端午,一方面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一方面仍可对端午节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 汨罗市屈原纪...
查看更多
绵竹受灾群众以特殊方式迎接端午节
2008.06.05
其他新闻
绵竹受灾群众以特殊方式迎接端午节 “抗震救灾需要‘爱心"来奉献,端午传统需要‘艾叶"来延续”,今天下午,成都市锦里古街的一份倡议书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8日就是端午节了,他们会将义卖粽子、艾叶等所得钱款捐献给灾区,并向灾区群众及时转送市民捐赠的粽子、咸蛋等食物,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虽然我们和灾区群众不住在一起,但我在祈福卡上写下了对他们的祝福,希望他们早日走出困境、重建家园。”来自成都市武侯区的刘先生说,“这是我第一次在端午...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贵州民间手工技艺传承现状为例
2008.06.04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贵州民间手工技艺传承现状为例杨晓辉 贵州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包含了染绘、刺绣、编织、雕刻、陶艺、金属工艺等门类,其特色鲜明,风格突出,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精湛的手工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经济等原因,贵州原生文化形态保存较为完好,至今仍在许多地区继续发挥作用,对当地群众生活仍有较大的影响。面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有效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是一个需要科学、慎重地对待的问题,也是当...
查看更多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2008.06.04
论坛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彭岚嘉 文化遗产观念的演进 文化遗产是指人类过去的生活中产生、使用、经过历史汰洗留存到现在并且应该被传诸未来的一种共同财产。这种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公共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与人类的文化感情、群体认同和民族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文化遗产的观念也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而演进变化着。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查看更多
寻访门匾人家:古朴的门匾会消失吗?
2008.06.04
专题报道
寻访门匾人家:古朴的门匾会消失吗?岁月就在这宁静从容中悄然逝去……“慎终追远”无时不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门匾见证着当地居民的甘苦生活。门匾人家有着童年美好的记忆。 对于老宅子,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感源于童年的生活和记忆。 祖上在武昌城边传下一座清代老宅,父亲和他的6个姐弟在老宅里长大,那里也有我幸福的童年。记得小时候最爱卧听风吹雨,闲看檐下雨成帘。老屋里的天井、堂屋、木雕门、粉墙黛瓦、花格漏窗,斑驳的围墙,一如后院生长着的葡萄树,在清...
查看更多
三百年天上人间重相见――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学术研讨会纪要
2008.06.04
论坛
三百年天上人间重相见 ――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学术研讨会纪要 5月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了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学术研讨会。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4月30日至5月3日连续四个晚上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次演出是上海昆剧团团庆30周年暨昆曲《长生殿》诞辰320周年的纪念演出。此次整理,全本(四本)力图还原洪?N本原貌,保持该剧的历史形态。演出制作精良,表演精彩纷呈,掀起了京...
查看更多
《长生殿》:三百年的文化乡愁
2008.06.03
专题报道
《长生殿》:三百年的文化乡愁 320年前,洪昇创作《长生殿》,并带领当时北京最著名的昆曲戏班内聚班演出,轰动坊间。遗憾的是,此后300年间,随着洪昇的溺水而亡,《长生殿》已无全本演出。 4月30日至5月3日,全本昆曲《长生殿》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是《长生殿》诞生320年间首次全本形式的晋京演出。此次全本《长生殿》由上海昆剧团等单位制作,全剧分为《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宫重圆》四本,长达10余小时。 上穷碧落下黄泉 尤以精诚...
查看更多
四川地震对羌族文化造成严重破坏
2008.06.03
其他新闻
四川地震对羌族文化造成严重破坏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白瀛、余庆红)记者从30日在京举行的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座谈会上了解到,四川地震不仅使羌族人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使其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遭到严重破坏。 据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蒋彬、侯斌介绍,这次地震不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且地震对羌族物质文化的损害严重,羌寨的碉楼、吊脚楼垮塌损毁严重,羌族民居等羌族建筑受到大面积破坏。理县桃坪羌寨、茂县的黑虎羌寨、汶川的罗卜羌寨、北川小寨子沟等...
查看更多
1
715
716
717
718
719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