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新世纪以来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版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面极广,在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列有多达10个的门类。然而,由于这些传统的技艺大多数都诞生于农耕时代,随着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的变迁,它们的存在与现实需求之间出现了脱节,产生了诸如受众流失、生产制作成本高企以及后继乏人等问题。在前工业化时期,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等技艺都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技艺,它们甚至都不存在竞争的对手;而如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之类的技艺...
查看更多
要闻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升青年网络作家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营造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6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阅见非遗”网络文学作家采风活动,邀请“狐尾的笔”“裴不了”“慈莲笙”等10余名阅文网络文学作家走进恭王府博物馆参观交流学习。 此次采风活动举办期间正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泰山北斗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图为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海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秉持活态传承理念,聚焦非遗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力图透过非遗的传承创新展现昂扬的时代风貌,展现中华文化的时代光彩。 《非遗里的中国》以省份分期,用每集90分钟的体量对各地的非遗精粹进行集中展示。每期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一道深入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街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全市各区、各非遗保护单位、传承人等相关主体,开展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共计527项。上海全市活动围绕“漫游赏非遗”“品购享非遗”“沉浸传非遗”“互鉴知非遗”四大特色主题铺开,引导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展示传播上海非遗迷人魅力。 在上海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中,“非遗美食推荐官”召集令发布、第二届“非遗新体验”国潮文创设计大赛...
查看更多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在东莞沙田举行
专题报道
6月10日至11日,“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在全国首个“龙舟之乡”东莞市沙田镇举行。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沙田镇人民政府承办。其间,全省同步开展4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景呈现广东非遗之美,展示非遗保护的累累硕果,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共赏非遗美,推动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此前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紧紧围绕非遗系统性保护、非遗可持续发展、非遗进景区、非遗促消费等内容,组织各地文旅部门,在全省同时开展系列活动,共同掀起非遗宣传展示热潮。加大非遗宣传和影响力,营造非遗保护传承良好社会氛围的同时,让非遗走进群众、融入生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参与感和获得感,不断推动非遗促消费形成示范效应。 2023年河北省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及在文化传承发展传承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云南全省上下联动、创新实践、多措并举绽放非遗光彩,讲好云南故事。 一、走进“世界茶源”,共享非遗盛宴 6月10日上午,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文物局)和普洱市人民政府共...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白色的影幕在提灯柔和的光晕下亮了起来,古朴俏丽的影人仿佛被注入了生气,活灵活现地舞动起来,婉转激越的辽西唱腔伴着苍凉的四弦、紧密的鼓点从影幕后缓缓流出……6月10日,为庆祝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辽海情韵”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演在辽宁大剧院拉开了帷幕。 此次活动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主办,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承办,是“非遗+剧场”的创新性尝试,也是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青绣就业基地和非遗工坊(供图:受访者) 由知识化为技能,由技艺化为实物,非遗的生命力在人民生活中,在足够充分的“日用”之中化为“不觉”。经由一件件作品和喜爱之物,人们抵达非遗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底蕴,精神得到滋养,生活因之美好。 非遗品牌创新实践总是如此,伴随着非遗的社会能见度、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主要行动者的非遗传承人群,采用不同的路径,带来不同的成果,进而描绘出非遗助力经济社会各方面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漫长的岁月里,陇原儿女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据统计,甘肃目前有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斯)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甘肃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