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旌旗招展,战马飞奔,格萨尔王带领将士南征北战的场面在我脑海里清晰可见。”今年31岁的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格萨尔研究学者、我国第一个研究生毕业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斯塔多吉说,“每次说唱,我都仿佛置身沙场,将梦境中的精彩变为现实说唱。”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传颂千年的藏族传奇英雄格萨尔王降妖伏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的征战史,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也被称为世界上篇幅最长、规模最大、唯一“活态”的民间文学作品。 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 布依蓝是布依族服饰的代表色,是布依族独特传统文化的结晶。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将那些远古流传下来的手艺视若珍宝,在对抗时间的洪流中,他们“固执”地留住了旧时“蓝染技艺”的美好,也为传承非遗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让非遗向未来延续 3月20日,明媚的阳光洒在万峰林下的油菜花上,处处熠熠生辉。坐落在万峰林乡愁集市的八音堂迎来了一群人,他们围坐在桌边,手中拿着笔或刻刀,专注地临摹图案、刻画模板,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哗!太神奇了!”“我也要试,选我,选我……”3月12日,当非遗项目“岭南陈氏针法”的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教授亮出手中银针时,旧部前小学四4班的气氛瞬间燃爆。这套神似武林高手“暗器”的银针,在他们的校外辅导员陈秀华教授手中,华丽变身为治病救人的神器。陈秀华手中飞针的“绝技”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争相举手要求亲身体验。 在这场特别的中队活动之前,孩子们还和学校的师长、省中医院陈秀华团队的中医专家们一起,在校园里亲手种下了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当非遗“牵手”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春暖花开,全省各大景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不少旅游景点走起了“国风”路线,推出了一场场“国风秀”。在这其中,非遗文化也跟着“潮”起来,跨界“圈粉”无数。 随着文化与旅游不断深入融合,非遗与旅游的“牵手”水到渠成,全省各大景区在引进非遗项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收获颇多。滕王阁下彩龙腾舞、婺源傩舞花间起舞、采茶戏唱响茶海……如今,非遗进景区已成常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沿着陇海兰新线铁路一路往西,江苏的昆曲、南京云锦,甘肃等地盛行的花儿,新疆的玛纳斯……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随着2020年12月太极拳和送王船申遗成功,中国已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更多
要闻
习近平察看武夷山春茶长势: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 22日下午,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听说近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下,茶园突出生态种植,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了茶农增收,习近平十分高兴。他指出,武夷山这个地方物华天宝,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的建设 1954年,音乐研究所第一任所领导李元庆(左)与杨荫浏(右)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第一任所领导杨荫浏、李元庆在建所之初,将资料的搜集与普查作为首要学术任务,在音乐资料建设方面,勾画了建立一座集图书乐谱、乐器藏品、音响资料于一体的音乐专业图书馆的至美蓝图。这两位音乐理论界的学术泰斗,早在60多年前就已清楚地认识到传统艺术形式正伴随着社会生活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大理周城——扎染铺出乡村致富路 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是中国最大的白族聚居村落,坐落于大理市北部,西靠苍山云弄峰,东临洱海桃源码头,南距大理古城25公里,北连著名的蝴蝶泉景区,全村常住人口1万余人,99%的人口是白族。 这是一个“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白族扎染之乡、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周城村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有“白族民俗文化活化...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红楼梦》中多处描写到南京云锦,“雀金裘”即其中明显一例。这既是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服务,也凸显了作品里家族兴衰的主旨,同时描写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一枝奇葩的云锦及其代表的我国丝织工艺的最高境界。时至今日,南京云锦的生存条件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不再与清朝高贵富丽的皇家风范联系在一起,而是面临着现代化的生活形态,面临着年轻人的审美和时尚需求的变化。南京云锦怎样适应当下的社会生活,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又该如何借助《红楼梦》等文学经典,对这一传统技艺进行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天上线的是《木心墨魂:侗族掌墨师与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线上摄影展的第六单元也是最后一个单元《经典与创新》。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旧交替频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如何让古老的技艺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如何让传承队伍在更加便捷的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壮大,如何让传统文化摆脱“封闭”与“保守”的刻板印象而被年轻群体所接受、所欣赏,是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本单元《经典与创新》里,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