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1   星期二   农历六月初七   夏至 夏至
搜索
论坛
“薪传奖”活动海报 中华文化浩瀚深厚,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最为生动的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华民族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非遗作为传统社会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今天仍然与我们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世代传递的日常载体。 同时,非遗资源既是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源泉,其自身继承基础上的创造也可...
查看更多
论坛
在移动互联和文化交融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对短视频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产业规模、市场主体、行业政策规定等方面分析短视频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短视频产业的趋向,并探讨短视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内容生态亟待完善、社会关系缺乏凝聚、商业运作模式有待突破等问题,提出要充分发挥作为资源本体、价值要素、关系形态及生活样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创作内容源、关系连接器、商业调节机等作用,以此通过系统性路径构建不断推动短视频产业的...
查看更多
要闻
线上开班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2020年全国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培训”准时在线上开班,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韩敬霞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本次全国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培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克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加强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能力,促进各地间经验交流...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手工艺人之创新的内在动力不是艺术发展的自律,而是行业竞争,是他律的压力。因而,在保护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中,应该充分重视传统手工艺行业的整体性保护,只有整个行业有活力,有竞争,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真正有生命力。与现代艺术的“背叛性创新”精神不同,传统手工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在传承中创新”的基本原则。它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不离不弃本源,不为创新而远离日常生活需要。其二,在技艺上不断...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人类、全社会卷入的公共文化事业,需要各方面主动扮演相应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担特定的责任。把各个方面建构成积极有为的身份,就成为非遗保护的一项颇有建设价值的理论工作。其中,以“主体”身份看待相关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有益的尝试。界定非遗的主体与非遗保护的主体,实际上也是探索建立非遗保护这项公共文化事业的分工合作的身份框架。 关键词:非遗主体;非遗保护主体;民间文化;公共文化事业 从2004年全国...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特征,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予以综合探讨,既关乎学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实践问题。从时间性上来说,应尊重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贴近民众当下生活,在当代生活时间中维护传统的连续性;从空间性上而言,应基于文化空间的完整性、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而划定合理边界,并鼓励在维护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交流互鉴。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是人,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奠定了制度保障。作为文化遗产重要保护对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更是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产生的行为依托。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晚于物质文化遗产,但前者显然离不开后者的立法基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真正开启于20世纪90年代末,除了对国际动态的学习与借鉴,清末以来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民俗文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很多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也走进了校园,用“进校园”的方式推广普及非遗项目,传承非遗精神。不可否认,“进校园”在工作思路上的正确性和宣传口径上的切合性,的确非常值得肯定和倡导,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宣传非遗并确立非遗保护的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方面,成绩显而易见。 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种围绕非遗保护的“进校园”实践及其宣传活动,依然主要停留在直观展示和舆论宣传的层面,较少或者说还没有全面系统地深入...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民俗学研究中关于艺术的讨论通常是在民间艺术或民俗艺术概念之下展开的。然而,这类议论往往深受传统与历史性的束缚,普通人在生活世界里所制作的平凡作品很少有机会能被视作“艺术”。要使这样略失偏颇的论题实现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向,vernacular艺术这个概念应能发挥效用。它所指的,是并不自许为“艺术家”的普通人们受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所驱使而作成的艺术;是在那原本与正统艺术世界的制度、权力或权威无涉的世界里,自学习得艺术技能与知识的人们苦心巧思而成的艺术...
查看更多
论坛
菲律宾是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员国,目前菲律宾已经有两首史诗和一项民间运动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包括菲律宾的伊夫高族群的哈德哈德圣歌、瑙湖玛冉瑙人的达冉根史诗、与韩国、越南、柬埔寨四国联合申报的“拔河”等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菲律宾并没有在公约通过后单独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法律。菲律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主要体现在《2009年国家文化遗产法》和《1997年土著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