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编者按:在此次全球瞩目的2019年全国两会上,多位来自非遗领域的代表和委员出席了大会。作为代表和委员,他们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察民情、聚民智,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积极为非遗代言、为行业发声。同时,他们也是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本报从中遴选了9位来自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门类的代表和委员进行了深入采访,既为展示他们的风采,也为呈现近年来非遗在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扶贫、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 长江和沱江交...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织娘精湛的织锦技艺让游客们惊叹 吴硕累摄 前不久,笔者和朋友走进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皇都侗族文化村,有幸参观了那里的百里侗乡文化长廊和侗锦博物馆,再一次感受和体验了侗乡文化和侗乡生活。 侗族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建筑、歌舞及饮食文化方面,还体现在织造侗锦技艺上。侗锦是侗族人民智慧的象征,以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而著称。据考证,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侗锦是用棉线染成五色织成的,质朴而有文采,多以芙...
查看更多
新闻动态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周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将于3月8日至4月7日在河南省淮阳县举行。主办方力求将本届展演办成小结式、庆祝式、高层次的展演活动,实现展演规模、展演层次、展演范围、展演实效的新突破。 本次展演邀请陕西、青海、河北、四川、内蒙古、安徽、广西、山西、辽宁、河南等地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参与,分6场进行集中展演。同时,展演以当地民间艺术队伍为...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强调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遗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目前,我国已批准建设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和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办法》的出台除了为非遗保护提供至关重要的制度保障,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确立政策导向,进而形成具有引领性的保护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非遗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思路,非遗不仅存在于符合设立保护区条件的...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编写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5册)正式出版。 自2015年起,非遗中心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逐一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编撰完成《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这是第一本完整系统地介绍北京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书籍,涵括了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表现形态和文化价值,内容丰富详实,设计精心奇巧,兼具知识性、文献性和趣味性。《图典》按照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月2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中审议通过了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相关扩展项目名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市有关部门完成了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评审,最终产生代表性项目及扩展项目共50个。 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本市非遗调查,挖掘体现上海优秀历史文化、彰显上海城市精神的优秀非遗项目。要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保存,着力培育...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与当地的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特定的环境,非遗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随着不断加快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非遗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启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迫在眉睫。 在以往的国家级包括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各地积极创新,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包括非遗在内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与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生态区建设只依赖...
查看更多
论坛
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到“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经历了开创—摸索—成熟的过程。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颁布是全国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已设立的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地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理论研究人员,以及传承人群等10多年来艰苦实践的经验结晶,标志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成熟、崭新的历史阶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生态多样和人文生态多元的多民族国...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实践已经走过10余个年头,从2007年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始,中国独创、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开启了新的篇章。10余年来,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实践成绩显著,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和工作方式,在中国的许多区域得到迅速的推广和运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及特殊的文化空间、场所、生活空间等多种自然和文化形态得到协同保护。 为了推进文化生态区...
查看更多
新闻动态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将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区各项工作,2月21日至24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北京举办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专题培训。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以及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单位和部相关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共计百余人参加了培训。 从2007年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始,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实践工作已经走过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