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谷雨 谷雨
搜索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 摸索产学融合新路
学科建设
2021年2月1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及《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以下简称“非遗专业”)。河北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是全国首次获批该专业的11家院校之一。2023年8月,新增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迎来了第一批本科生,共计39人。2024年9月预计招录80 人。经过两年的筹备和深入调研及论证...
查看更多
要闻
2024年6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之一“民间社火的当代实践——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班”,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举行开班仪式。本次研讨班由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来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乔燕莉处长参加开幕式,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鞠熙副教授担任主持,30位来自山西省长治...
查看更多
要闻
第140期:2024年5月13日—6月10日 1.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4年“文化和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 2.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 3.亚太非遗国际培训中心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召开 4.“世间日月·影中乾坤”恭王府博物馆藏皮影精品展开幕 5.2024“国际茶日”主题系列活动在中国非遗馆举办 6.继古开今——当代五体书法大展在四川...
查看更多
要闻
2024年6月3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四川美术学院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夹江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继古开今——当代五体书法大展暨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纸砚制作技艺传承发展交流活动”在“千年竹纸之乡”——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开幕。 本次活动以“系统...
查看更多
要闻
2024年05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4年"文化和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总体情况、筹备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 李晓良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8日。为进一步提高人...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以美育人,以美匠心。当美育遇到儿童节,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精心策划推出“美育童趣季”系列活动,让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在精彩纷呈的艺术展览、非遗活动、亲子互动中感受童年美好,共绘美育画卷。 两岸民间文化齐聚,童心艺趣共传非遗 6月1日,由镇海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镇海·台湾“民间艺术交流”专场暨宁波六一非遗主题活动宁波南塘馆举...
查看更多
发挥人文资源禀赋,服务文旅强省建设
学科建设
2021年2月,教育部正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依托其自身师资力量和多年来在非遗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于2022年3月成功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同年9月首次招生32人,开始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生的培养。2023年9月招生39人,目前在校本科生共计71人。 一、专业建设基础与定位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已有多年,这...
查看更多
要闻
5月21日,正值第五个“国际茶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功举办“国际茶日”主题系列活动开幕式。本次系列活动包括“好山好水出好茶——茶文化 茶生活展”、“遇见非遗:婺风遗韵·金华美”非遗展演和与之配套的金华非遗一站式体验活动。 开幕式上,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致辞表示,本次活动是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彰显国家级非遗馆责任使命的重要实践。展览中展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非遗学研究的对象是生活事实,是多民族活态文化的整体生态。当下大学文化遗产新学科建设仍处于学科分科时代的结构框架中。21世纪,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文明转型期,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首先要解决非遗在教育领域中事实与价值关系不对等的问题,探索复杂性实践的理念与方法。回顾近百年来非遗的“史前史”,从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到民间去”和北大的“民间歌谣采集运动”,到左翼木刻运动和延安鲁艺时期木刻艺术“民族化”,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中...
查看更多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 着力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培养非遗专门人才
学科建设
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37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年9月,广西民族大学迎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本科生47人,2023年招收28人。2024年该专业获批为校级微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本科专业纳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通过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教育举措。广西民族大学整合学校资源,以艺术学院作为办学主体,从筹建、申报并获批、正式招生进行培养等各环节充分体现了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