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18   星期五   农历六月廿四   
搜索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为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和档案建设,形成与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相关的,全面、系统的数字化记录成果,我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入选项目资源采集工作,并已经先后完成了7个项目。 该项工作的开展以我中心组织编制的系列文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相关规范为指导,关注并记录入选项目的本体内容、传承主体、文化生态、履约实践和保护成果...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并非简单的城市化,而是应该结合新时代乡村特性构建现代乡村文化。在当今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背景下,手工艺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能够在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中产生积极的作用。由手工艺与乡村文化空间的关系以及身体、技艺、体验3个维度的内涵,可见乡村文化空间不是简单的再造,而是需要通过与文化及其生成方式的联结互动进行重构。而乡村文化空间重构,首先要在空间中汇聚从事手工劳动和消费的“身体”。“技艺”是吸引人们...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传统刺绣工艺的创新方式,促进乡村非遗文化产业发展。11月1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承办、广元朝天区文化馆协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2023年传统美术(麻柳刺绣)艺术创作研修班”在成都顺利开班。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调研员杨必树、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吴海燕出席开班式。来自全省各市州从事传统刺绣工艺的20位非...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1月15日上午,由甘肃省文旅厅主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支持的甘肃省非遗工坊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兰州市开班。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兴来出席开班仪式并作了题为“赋能文旅强省建设,赋彩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推动甘肃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的动员讲话,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负责人主持开班仪式。 吕兴来在讲话中指出,举办本次培训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非遗...
查看更多
要闻
11月13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承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进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钟廷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文化和...
查看更多
——2023黄河非遗大展亮点纷呈
专题报道
7200平方米的展厅,以黄河农耕文明、黄河面食文化两大板块充分展示黄河流域非遗保护成果;沿黄9省(区)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静态展示、动态展演、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带领与会嘉宾畅享黄河沿岸独具魅力的乡土风情……11月7日至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黄河非遗大展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大展以“黄河农耕文明”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彰显黄河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延续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 展示...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珠算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珠心算是源于珠算但异于其他任何计算的创新方式与形态,是传承发展珠算的重要载体。中国珠算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兴盛于明代,汉代已经出现了算盘雏形,现代形制的算盘最迟发明于宋代。珠心算以珠算为基础,在20世纪中后期的“三算结合”教学实验中脱颖而出,现已成功列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现有理论和实践研究揭示了珠算珠心算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理论体系以及教育启智功能,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携手主办的“非遗技艺线上展示宣传项目”正式上线。该项目旨在通过线上平台,向全球观众展示宣传贵州省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包括水族马尾绣、苗族剪纸、苗族泥哨以及黔陶等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技艺。 本次非遗线上展示宣传项目通过视频展播形式,全方位呈现贵州非遗技艺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观众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欣赏到水族马尾绣的细致绣工和精美图案,感受苗族剪纸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领略苗族泥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为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和档案建设,形成与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相关的,全面、系统的数字化记录成果,我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入选项目资源采集工作,并已经先后完成了7个项目。 该项工作的开展以我中心组织编制的系列文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相关规范为指导,关注并记录入选项目的本体内容、传承主体、文化生态、履约实践和保护成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皇城相府冶铸博物馆(供图: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在太原古县城捏面塑小鱼,在碛口古镇跳一曲伞头秧歌,在河曲县的黄河畔制作河灯……近年来,非遗资源大省山西以旅游开发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全省丰富的非遗资源成了旅游景区招揽游客的新抓手,“活”了非遗,火了旅游。 非遗旅游双向赋能 截至目前,山西有18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9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全省14个项目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