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6 星期日 农历六月十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95)
机构
(0)
政策
(4)
资讯
(175)
清单
(115)
资源
(7)
学术
(90)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秧歌(临县伞头秧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临县 秧歌又称“扭秧歌”,是我国汉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同时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秧歌不断吸收民歌、民间武术、杂技、戏曲等民间艺术的形式技巧,逐渐由一般的演唱发展成为集体性的歌舞表演。秧歌动作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奔放热烈,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清代以后在全国各地流传广泛,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民间舞蹈样式。 临县伞头秧...
查看更多
秧歌(陕北秧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绥德县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
查看更多
高邮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高邮市 高邮民歌是流行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一种民间俗曲,其词曲最早可上溯到古代“驱
傩
”表演中的“散鲜花”,元明时期这种民歌样式开始成形,并得到初步发展。清代至民国时期是高邮民歌发展的高峰,清末民初高邮诗人韦柏森作有《秦邮竹枝词》百首,其中“那如田父秧歌趣,齐唱家家隔垛多”的诗句即反映了当时高邮民歌空前流行的盛况。 高邮民歌大都是群众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内容十分丰富。按照题材划分,主要有劳动号子,包括数鸭蛋、打工...
查看更多
唢呐艺术(青山唢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湘潭县 唢呐是阿拉伯语“surna”(祖尔纳)的音译,古称“琐嘹”、“苏尔奈”,在亚、非、欧的多个国家广泛流传,至迟于金元时期传入中国。在中国民间,它还有铜笛、锡笛、梨花、海笛等名称。此外,福建南曲演奏中使用的小唢呐称为“嗳仔”或“南嗳”;莆仙戏伴奏使用的唢呐称为“梅花”或“吹鞭”,较大的一种则称“大笼”或“大海笛”;维吾尔族的全木唢呐称为“苏尔奈”;藏、苗、蒙古、朝鲜等族也各有形制不同的唢呐。 唢呐由哨、芯...
查看更多
薅草锣鼓(五峰土家族薅草锣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薅草锣鼓又名“打闹歌”,俗称“打闹”,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聚居区的民间歌曲形式。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集体劳动,此时往往请两名歌手面对薅草众人进行表演,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随着锣鼓声边唱边舞,薅草众人则从旁和唱。其歌词多为一韵到底,内容则分为“歌头”(俗称“引子”)、“请神”、“扬歌”、“送神”等部分。舞时双手随脚步摆动,左手随左脚,右手随右脚,轻快活泼,柔中带刚。薅草锣鼓曲牌灵活多样,歌...
查看更多
桑植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桑植县 桑植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东界石门、慈利两县,南界张家界市永定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西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毗邻,北和湖北省宣恩、鹤峰两县相连。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放、风趣、诙谐是其主要的艺术风格。 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桑植民歌在高唱低吟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概括起来,它有两方面的价值:(一)社会文化方面。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封闭半封闭的生存状态的产...
查看更多
酉阳古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古歌是巫
傩
师在祭祖崇拜,祈求丰产和驱邪还愿活动中吟诵的诗文,流传于地处湘、鄂、渝、黔交界处的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南方古文化在武陵山区延续和衍变的产物。古歌风格诡谲,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巫歌,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汇。 酉阳古歌的内容分为神异类和生活类,其代表作有:风俗诗《藏身兴躲影》、《鸣锣会兵》;赞美诗《东岳齐天是齐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诀术诗...
查看更多
孟姜女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津市市 孟姜女传说在战国时期即见端倪,明清以来大为盛行,是各地戏曲、唱本等俗文学作品的常见题材,主要揭露封建社会繁重的徭役和剥削,歌颂忠贞的爱情。 河北孟姜女传说最早源于《礼记·檀弓下》所记杞梁妻的故事。至唐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与后来的孟姜女故事已很接近,不过故事发生的时间由春秋时代改为秦朝,地点由“齐长城”变为“秦长城”,人物由齐国大将杞梁夫妻变为燕人杞良及其妻孟氏。到明代又多了“秦始皇逼婚”的情节,故事...
查看更多
孟姜女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 孟姜女传说在战国时期即见端倪,明清以来大为盛行,是各地戏曲、唱本等俗文学作品的常见题材,主要揭露封建社会繁重的徭役和剥削,歌颂忠贞的爱情。 河北孟姜女传说最早源于《礼记·檀弓下》所记杞梁妻的故事。至唐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与后来的孟姜女故事已很接近,不过故事发生的时间由春秋时代改为秦朝,地点由“齐长城”变为“秦长城”,人物由齐国大将杞梁夫妻变为燕人杞良及其妻孟氏。到明代又多了“秦始皇逼婚”的情节,故...
查看更多
保护文化生态 建设美好家园——湖南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观察
2018.12.14
专题报道
常德市澧县大堰垱镇茶馆里正在进行鼓书表演。 谢兴贵 摄 日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湖南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名单,怀化市侗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常德市鼓书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郴州市临武县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入选。 通过深入采访,笔者了解到,上述三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历经多年的社会发展沉淀,分别形成了多彩的民族文化、灿烂的曲艺文化、源远流长的戏剧文化,千百年来,这些文化与当地百姓生活水乳交融,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着...
查看更多
1
19
20
21
22
23
4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